身为潮汕人,我18岁以前没有吃过牛肉火锅,我的乡愁是猪脚饭|听潮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2-24 22:50:25


文|张奕超


前一阵有两个北京的朋友,问了两个问题如下:


问题1:听说你们牛肉火锅很专业啊,吃牛肉火锅,正宗的话蘸什么小料呢?


问题2:我应该网购哪家的牛肉丸比较正宗?


于是我很尴尬地解释:朋友,我来北京前,就在汕头吃过一次牛肉火锅,我对牛肉火锅的认识不比你多。根据北京某家牛肉火锅店的指引,正宗的火锅蘸料应该是沙茶酱加普宁豆酱。至于比例,不如我上网搜一下再发给你?


至于牛肉丸哪家强,这个我也不知道耶,听潮州朋友说潮州镇记还不错,要不你去网上搜搜?


实在抱歉,我真是愧对自己潮汕人的身份,给咱潮汕的父老乡亲丢人了,没能好好弘扬牛肉火锅的美食精髓。


脖仁、吊龙、匙仁、三花趾、五花趾,我到现在还记不清它们哪个是哪个。胸口油最好记,白花花的一盘,涮后口感脆而不韧。但是,在一个不爱吃肥肉和内脏的人看来,这明明就是肥肉和奇怪内脏的混合体嘛。


身为潮汕人,我18岁之前没有吃过牛肉火锅,说出去容易遭人耻笑。这也事出有因,潮汕内部不管语言、文化还是食物,地域差异都不小。


我出生在揭阳市惠来县县城,潮州和汕头出了名的牛肉火锅,在我们县并不流行。街头卖牛羊肉的摊上,牛羊头去了毛,露出白花花的皮,掺着血痕,看着有点瘆人。几大块肉高悬着,也有些散落在案板上,家里没买过,也不知道别人家一般都怎么吃。


外公是汕头人,曾外祖父很长寿,小时候我们经常一大家子一起从惠来开车去汕头看他。曾外祖父家住长平区,小区门口有家长平肠粉,附近还有一家福合埕牛肉丸。我们一般早上出发,聊到临吃午饭时就告别。有时一人一盘肠粉,有时会选择一碗粿条。几颗牛肉丸、几片生菜漂浮其上,汤清而鲜。不知是因为时间赶不及还是什么其它的原因,从来没有做过兴师动众地大吃火锅的计划。


没吃过牛肉火锅,还有我自己家的原因。我们家和外公外婆住楼上楼下,从小一直在外公外婆家吃饭。回想起来,出于外公对家乡的思念,我原本是有可能吃到牛肉的,但是,外婆不吃牛肉。


“我牛肉吃太多了,所以就不想吃了。”我们家总体而言女性较强势,外婆是其中集小公主和女强人特征于一身最为突出的人。她说什么,从外公到她的三个女儿,再到我们四个孙辈,基本上无不听从,所以她不吃牛肉,我们也一直没吃。


第一次吃牛肉火锅应该是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我生日在7月,当时应该是刚满18岁不久,爸爸妈妈陪我去汕头眼科中心配眼镜,一周后才能取。一周后爸爸单独带我去,取完眼镜已是中午,我们走进了附近的一家福合埕牛肉丸。


牛肉丸粿条和火锅二选一,我们终于豪气万丈地选择了火锅。从小,外婆就会在餐桌上向我们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惠来人呀,穿可以穿差一点,吃一定要舍得。”这种价值观,至今仍是我健身减脂和储蓄路上的最大阻力。


不过,我和爸爸当时还是有些许愧疚。“哎呀,两个人吃火锅真是有点太奢侈了,”爸爸一边对我不好意思地笑着,一边胡乱点了几盘肉——当时50岁上下的他,对牛的各个部位也不太了解。牛肉片和肉丸在清汤锅里翻滚,捞出后蘸沙茶酱,美味!我还专门买了瓶沙茶酱,结果忘在家里的冰箱了,没带去学校。


第二次吃牛肉火锅,已经是我大学毕业后到北京的事了。潮州八合里海记开了家店在清河,西边很偏远的一个地方,我惦记了很久也没去。后来在朝阳区百子湾开了一家,装修不错,小料也齐全,约朋友去吃了好几次,“正宗火锅蘸料”调法就是在这家店看来的,写在调小料处的墙上。


前不久,汕头的福合埕也到北京开牛肉火锅店,一位很懂吃的姐姐说比海记好吃,我去吃过一次,愚钝的舌头仍有些辨不清它们的新鲜度,模模糊糊觉得汤的味道好像是足一些。


上周末,刚到上海不久的我和同事们一起吃了一顿牛肉火锅。上海饮食精细,对外来食物的接受度比北京高,潮汕人也比北京的多,牛肉火锅早已开了许多家。当然,有些也不一定是潮汕人开的。我们去的这家在静安寺附近,足足等位了一个多小时,味道不错,价格也不便宜。


上周在上海吃的牛肉火锅,每盘肉都很贴心地写上名字和涮肉时间。这样我就更不用记这是什么肉了......


同事们以为我是潮汕人,能懂得牛肉火锅的奥妙,没想到我对于肉一脸无知,还非常重口味地吃了两碟酱,除了沙茶酱,还放了北方涮肉最爱的麻酱——麻酱真的很好吃,我是认真的!


今年过年回家,原来惠来文化广场旁边有一家吃牛肉火锅的大排档,不知道开了多久,装修自然没有大城市的光鲜华丽,味道是不错的。几个在深圳工作的小学同学带我去吃。他们都比我专业,每盘肉都能说得出门道,边吃边告诉我,深圳的海记家家都要排队,味道也比惠来这家的好。


和他们呆在一起,我有一种抽离感:我的潮汕似乎不是所有人的潮汕,这样的我,还够潮汕吗?


我的潮汕,更多地是惠来。惠来以前没有牛肉火锅,,它在广东省内比较出名,各市基本都能找到至少一两家猪脚饭店。


隆江是惠来下属的一个镇,处于龙江的中下游左岸,历史上一直是惠来重要的滨海港口,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印象中什么东西沾了“隆江”,就该鲜嫩好吃,比如隆江芥兰花,杆一点也不韧,水灵灵的;比如隆江油菜花,嫩黄的黄骨朵非常美味。后来到北京网红菜市场三源里,花5块钱买了一小把芥兰,没花,不嫩也不清甜,越吃越想家。


估计是隆江水土好,蔬菜这么好吃,身为主角的猪脚饭自然超棒。我没有吃过隆江镇的猪脚饭,常吃的来自我家楼下市场。店家卤猪脚,用前脚和后脚的都有,用的调料估计各家不同,无非老抽、生抽、姜等,纯粹又自然。,据说有些卤钵的汤重复使用,卤钵还是传家宝。


惠来的猪脚,炖时会带上腿的一部分,而非蹄子只有皮和肥肉的一小块。我和哥哥、表姐吃猪脚的目的是为了吃猪脚里的瘦肉,即“猪脚仁”。后来到北方城市,看见路边的烤猪蹄都是非常小的蹄的部分,主要吃胶质的皮,基本没有肉。我从来没点过,每次看到,内心都无比愤恨,认为这些“烤猪蹄”生生侮辱了“猪蹄”这个词语。



爸爸买了份猪脚回来,帮我拍了这张照,他们不爱吃猪脚仁,没买那部分


买回猪脚后,外公还会进行再加工。加揭阳榕江牌的酱油,再加本地的甜酱油(记得买用红糖做的,这样上色更深,味道更浓郁),卤几个小时至软烂才能上桌。锅里往往漂着厚厚一层猪油,舀起来拿个大碗另装,炒菜、炒饭,炒什么都好吃。


我最爱的吃法,是拿撇油后的猪脚汤淋米饭,配上几块猪脚仁,一顿饭就圆满了。小时候不爱吃白米饭,只有拿出猪脚里的汤或青椒炒肉里的汤,白米饭就此升华,拥有酱油和肉的浓香,我才争着舀上两碗。大人们则有的喜欢吃肥肉和皮,觉得胶质的口感很棒。



长得这么大的猪脚,里面才有猪脚仁


相传猪脚饭在隆江流行,是因为隆江水陆交通方便,小商小贩多,挑夫贩卒也多。南方太阳毒辣,干体力活的人,为了多赶路,往往天未亮就吃饱挑担赶路。一碗现在看来非常油腻的猪脚配干饭,一方面水分少,吃了不会频繁上厕所,更重要的是美味又耐饥,便成为他们的早饭首选。


据说上海、北京一类的大城市,已经有了“牛肉火锅协会”,会在牛肉选择、配送等多方面给予从业者规范和支持。火锅原本就是深入民心的一种饮食形式,适合聚餐,而潮汕牛肉除了美味以外,也相对其它火锅、烤肉等聚餐选项健康,能在大城市流行也是自然。我的健身教练听说我周末吃了牛肉火锅,只说控制好量,少蘸油腻调料,对于高蛋白饮食倒也比较支持。


但潮汕还有很多美食,比如我们惠来的猪脚饭,在外的店铺大多属于廉价快餐,也有其它种类的盒饭售卖,如大部分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一样,单品价并不高,门店也比较陈旧。而与它们相比,在广东省外,其实难以觅得猪脚饭的踪迹。



爸爸帮我拍的图片不太好看,但网上能找到的也不好看。这或许也是猪脚饭产业较为低端导致的,门店装修和宣传都比较陈旧。


要说它不健康,倒也不比广府地区的烧鹅,或者更流行的烤肉、炸鸡油腻多少,要说它不好吃,我第一个不答应。可是要用什么方式、需要做什么努力,才让它开遍全中国,或者走上一个档次呢?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让猪脚饭开遍全国就好吗?贾行家说:“吃是最直接的行为,也是最容易成为乡愁的,叫家乡味。”是的,这种乡愁,是属于生命中最深处曾与它们有过交集,产生过情感的人,真的需要送到每个人口中吗?吃辣子鸡、凉皮、炸酱面、粢饭团或是别的什么食物的胃,需要一碗猪脚饭吗?


我不知道。



点击图片,回顾听潮近期内容



在外游荡七年,回潮州老家卖牛肉的陈小黑


潮汕的升学也开始打上了焦虑和鸡血 | 听潮


今晚,我心情复杂地走过了潮州开元寺夜市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