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二胡又一次“亮相国际”!你可知Ta 的由来竟与成吉思汗有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13:39:33


10月23日,由世界休闲组织、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休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举行。“梅村二胡”受邀参加了此次国际型展会。



为什么要说“又”?  因为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梅村二胡第二次亮相国际型展会了。10月11日,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梅村二胡首次组团参展,来自新吴区梅村街道的10余家二胡制作企业齐齐亮相。



宽大立体的空间格局、粉墙黛瓦的环境设计、诗意淡雅的器物点缀,尽显精工品质及江南风韵,门廊及白墙上印刻的“梅村二胡”商标美观醒目。



中、英、日、韩四种文字的宣传折页《吴风琴韵》全面展现梅村二胡文化,韵味十足的民族风带起浓浓的国际范儿。



中国 (上海) 国际乐器展览会云集千余名世界各地的展商,聚集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及音乐爱好者。梅村二胡的出现成为场内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至德名邦有故事


搜索“中国二胡艺术”的版图,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20世纪以来的二胡名家、名曲、名琴师,大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无锡。而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无锡新吴区辖内、素有“至德名邦”美誉的梅村(古称梅里),更因为二胡而声名远扬。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运河“伯渎河”南岸,始建于东汉时期的泰伯庙香火不断。经香花桥,穿过“至德名邦”古牌坊,就来到了泰伯殿。大殿正中,悬有康熙御书“至德无名”、乾隆御书“三让高踪”金匾二块。泰伯殿的月台上,有万年鼎一座,上有孔子对泰伯的评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3000多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为避让王位,偕二弟仲雍,奔江南荆蛮无锡梅里建都,史称“句吴”国。司马迁《史记·泰伯世家》云:“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泰伯在梅里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开启吴文化之先河。泰伯、仲雍就以国“吴”为姓,泰伯成为“吴姓”的创姓始祖。



梅里地处太湖流域中心,土地肥沃,但一片水泽。泰伯来到梅里后,便率领民众兴修水利,开挖伯渎河和九泾,变水泽为良田。他引入中原的农耕文化,教人种植五谷、植桑养蚕、饲养家畜,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社会文化。《梅里志》中描述泰伯教化“荆蛮”的情形:“以石为纸,以碳为笔,以歌为教,以礼为尊。”在“礼乐”的“乐”中,或许已使用二胡伴奏。


泰伯三让天下、开发江南的功德,令天下人铭记。历代赞誉泰伯的诗词达200余首。如今,人们又在泰伯当年筑城始建“句吴古国”的遗址上,建造了“梅里古都”。2000多年来,泰伯庙、泰伯陵一直被认为是天下吴姓人的宗祠。每年的正月初九,泰伯诞生日,梅里及周边地区数十公里开外的吴地百姓,都会沿袭千古传承的民间习俗,赶赴泰伯庙会,更有海内外至德宗亲接踵而至,寻根问祖。泰伯庙会,作为江南地区开春的首个庙会,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泰伯庙,保存有一封1997年来自于成吉思汗后裔的手写家书,家书通过大量史料证明:成吉思汗是泰伯的后裔,后代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祖姓“姬句吴”。文史研究专家、泰伯庙文物保护所所长毛剑平印证:公元前473年,吴国为越国所灭,夫差的第三个儿子,出征打仗而归,目睹国破家亡,遂带着部下,逃到草原上开始游牧生活。


这也为二胡的由来提供了佐证。一千多年前,我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区域以“胡地”代指,“胡地”的拉弦乐器也被称为“胡琴”。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名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宋代学者沈括也曾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而据史料记载,秦代统一文字时,“吴”“胡”不分。今天的吴方言里,“吴”“胡”仍同音。“胡琴”,也就是二胡





  

琴心乐韵醉锡城


源自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胡琴”,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多样的变种,有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等等。而到了无锡,由周少梅、刘天华加以改革,形成了现代二胡。


在中国现代二胡历史上,刘天华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借鉴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又确定了二胡的高音,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创作出十首独奏曲、四十七首练习曲,并将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引到高等艺术殿堂,设立了二胡专业,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间,杨荫浏、刘北茂、蒋风之、储师竹、闵惠芬、王建民、邓建栋……这些无锡籍的艺术名家们,在二胡演奏、作曲与理论方面,形成一条完整的人才链,谱写了大半部近现代二胡艺术发展史,使现代二胡艺术走向成熟繁荣。



名家、名曲,构成了无锡独有的文化基因,而这离不开一把好二胡。早在1965年,梅村就办起了民族乐器厂,开始了制作二胡的历史。如今,梅村已成为二胡产业重镇,18家琴工坊年产各类二胡近4万把,占全国中高端二胡市场份额的25%,生产的二胡蜚声国内外,年产值近3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2011年,梅村二胡制作工艺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梅村规模最大的古月琴坊,只听阵阵吱吱呀呀的声音入耳,80岁的万其兴正在试琴。制作二胡是个精细活,一把琴有100多道繁琐工序,其中蒙皮是关键技术。梅村集聚的万其兴、陆林生、强金波等10多位二胡制作大师为保护传承这一非遗技艺不遗余力。他们通过父传子、师传徒的传统手工作坊模式,完成了技艺的传承与事业的交接,现在几乎每个琴坊都有掌握核心技艺的“琴二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上二胡,梅村现有一批二胡十级以上水平的二胡爱好者,并拥有鸿腾民乐团、东方民乐团、梅村实验小学“一剪梅”民乐团、梅璟民乐团等多支民间乐队,各级各类演出不断。


跨越漫漫历史长河的伯渎河,穿镇而过,承载着吴地文化根脉,为梅村发展注入强劲的张力。近几年,梅村通过举办泰伯文化节百人二胡演奏、积极参与“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举办“中国二胡之乡”新年音乐会、为“梅村二胡”注册集体商标、建成全国首座二胡主题文化园等,来打响“梅村二胡”品牌。


未来,梅村将致力打造成江南特色鲜明、文化产业集聚、观光休闲融合、绿色生态宜居的文化特色小镇,留住文化之根,打造有灵魂的特色小镇。





综合光明网、无锡高新区在线、梅里聚焦、 无锡新区梅村文体服务中心等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精彩无锡笔记

the essence of Wuxi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