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蜜蜂和蜂蜜的那档子事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13:39:3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出于对蜂蜜的好奇和喜欢,最近小弟的蜂蜜铺子开张了,为了让各位“蜜粉”们对神奇的蜂蜜有更多的了解,小弟虽不才,今天斗胆想跟大家聊一些关于蜜蜂和蜂蜜比较有趣的冷知识和热知识,题目就叫《关于蜜蜂和蜂蜜的那档子事儿》。文章可能比较长,所以分两次推文。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跟众位常吃蜂蜜的老司机和对蜂蜜还不太了解的朋友们讲一段插曲,权且当作文章的副标题——《兄台可是吃货否?》,有些人一看这题目立马来了精神,昂首挺胸无不得意地点头称是。当然,这年头自诩是吃货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大伙有没有过疑问: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吃货?能吃就是吗?如果能吃就算是吃货,那你让“饭桶”这个定义的脸往哪儿搁?“


        由此一问便可看出并不是能吃就能够得上“吃货”的称号,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吃货?脱口秀大咖老梁曾说过,真正的吃货不但能吃,还得会吃。有人又会问了,啥叫会吃?答曰:要对自己吃的东西有研究,有品位,有情怀,有文化内涵。不说多,四样总要占上一两样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吃货。对蜂蜜没一点儿研究,只知道每天蜂蜜泡水喝是不是会觉得很单调(以后会讲解蜂蜜的花式吃法)?去超市买了几瓶三四十块钱一斤的假蜂蜜还为自己的养生精神自我感动不已痛哭流涕,这叫有品位?想做到有情怀这个就比较难了点,比如说哪天吃完蜂蜜心情舒畅,诗情大发,大笔一挥写了首“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七言绝句,亦或是洋洋洒洒间一篇《蜂蜜赋》一挥而就。这绝对是蜂蜜的真爱粉,然鹅想做到并不容易。

        最后一条说到文化内涵,就跟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题目很近了,比如你天天吃蜂蜜是不是得了解一下蜜蜂为啥子叫蜜蜂,蜂蜜为啥子叫蜂蜜,蜂蜜是蜜蜂们怎样在它们“后厨小作坊”加工好后被人端上餐桌的,以及蜂蜜为啥有那么多的功效等等。了解了这些,方可算是“蜜粉”中的高逼格吃货,望云山人土蜂蜜的服务宗旨就是不仅要让各位喜欢吃蜂蜜的“蜜粉”们能吃到纯正的放心蜂蜜,满足各位能吃的需求,还要让各位“蜜粉”做到会吃,吃得健康,吃得开心,吃得有情调有内涵,成为一名纯正的高级吃货。

         要做吃货,少不得需要几个榜样做参照,先给大家简单举几个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吃货。从哪说起呢?小弟觉得,若论小资情调,中国历朝历代中大宋朝绝对名列前茅,宋朝里被大众所熟知的第一人当然是牛气哄哄的文豪苏东坡,然而大家只知道苏东坡文章诗词写得好,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个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大吃货,为啥?因为对于吃的东西的研究,品位,情怀,文化内涵人家全有,四条一个不落。

         说到研究,那苏东坡绝对是个美食研究大咖,后半生命途坎坷的苏轼经常是被一贬再贬,流浪远方。有次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时发现当地猪肉超级便宜,用他的话来形容当地猪肉之廉价是这么说的:“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因为当时的人还不太会烹饪猪肉,所以不喜食之,苏轼闻之大喜,买了很多猪肉变着花样吃,于是名满中国的“东坡肉”就被他在黄州时鼓捣出来了,当然他对吃的研究不仅仅只是一盘东坡肉那么简单,这个如同开了挂一般的文学兼美食大咖是被贬到哪儿就一路吃到哪儿,有一年他被贬到海南岛,中国吃碳烤生蚝的领头人便横空出世了,不仅如此,广东人吃的蛇,青蛙和果子狸等等在当时觉得怪异的东西,都是从苏轼那儿学来的。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东坡志林》,里面很多内容多与吃有关。有一年苏东坡被贬到岭南惠州,在这当时近乎蛮荒之地的岭南还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其乐观旷达的情怀溢于言表令人钦佩。称苏东坡为大吃货应该没人会反对。

        大文豪说完再讲讲宋朝老百姓作为吃货的情调,大宋朝民间有这样一首民谣:““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想必当时如果有个全国幸福城市排行榜,那汴梁开封绝对是第一,老百姓吃个煨芋头都能吃出“天子不如我”的境界,宋朝老百姓称自己为吃货恐怕也没人会有异议。

       历史上还有比较有名的大吃货比如清代的诗坛盟主袁枚袁子才,这人有点儿意思,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在南京买了座旧宅开起了农家乐大园子,名叫随园,经常在里面研究吃的东西,此人文笔了得,还写了本非常有名的烹饪经典著作《随园食单》,受到国内外众多吃货的膜拜和追捧。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亦是一位有名的大吃货,在他谈吃的作品中,寥寥数笔间,便令人满口噙香,哈喇子流得三丈长。

         以上各位大吃货们用华丽的表现证明没有点研究,没有点对吃的东西的品味,情怀和文化内涵,还真不好意思敢以吃货之名自居,对于各位蜂蜜粉来说,你们的品味自然是不低的,咱们这篇文章主要聊点关于蜂蜜文化内涵方面的东西,以增各位吃货之高度。

蜂蜜的烹饪主厨——蜜蜂

        

        谈蜂蜜之前首先绕不开的话题当然是亲自“操刀下厨烹饪”蜂蜜的蜜蜂了。有没有人发过这样的疑问:这种会飞的,集可爱与恐怖于一身的黄色飞行小昆虫为啥叫蜜蜂?主流的解释是这样滴:蜂以声而名。《广雅》:“蠓螉,蜂也。”蠓螉状其声,《尔雅义疏》云:“按蠓螉之合声为蜂。”啥意思?就是根据蜜蜂飞行时的嗡嗡的声音给它起了这个名字。想来古人给蜜蜂起名字也挺省事儿,指着漫天飞舞的小蜜蜂们曰:“这群熊孩子天天嗡嗡嗡地折腾,疯了!”于是“蜂”的名字就被落实了。明朝中医药学界的扛把子,写下皇皇巨著《本草纲目》的那个很有意思的小老头李时珍却不这样认为,他老人家在《本草纲目》中说:“蜂尾垂锋,故谓之蜂。”,“垂锋”就是指蜜蜂尾部垂下来的尖锐的刺,这小老头的意思就是说蜜蜂屁股后面挂了根“垂锋”,所以以“蜂”名之。

        那为啥蜜蜂从自家后厨做出来的那盘子菜叫蜜呢?这小老头又给出了解释:“蜜以密成,故谓之蜜。”,啥意思?对于“密成”我的第一个理解是密封的意思,蜜蜂酿蜜成熟之后要用蜂蜡密封储存;我猜想的第二个意思是这小老头会不会在指“秘密”的意思,是蜜蜂们在自己家后厨小作坊里加工出来的,很隐秘,这小老头想搞个明白,但看见蜜蜂们后裤腰里别的那把刀,只好念头打消,想着无人敢去探究这个秘密,所以叫“密成”。

          搞清楚了名字的由来,接着来简单了解一下“大厨”的身世,蜜蜂是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每群有一个蜂王和大批工蜂(都是女职工),还有少量的雄蜂组成。三种蜂职能不同,蜂王当然就是养尊处优的女老大,吃着营养最高的蜂王浆只干一件事儿——可劲儿造娃儿(产卵),一只壮年的蜂王每昼夜可产卵2000-3000粒,可称得上是产卵中的战斗机了。雄蜂的职责主要是配合蜂王造娃儿,简而言之三个字——啪啪啪,并且雄蜂与蜂王交配之后会立即死亡,完成了它们“蜂王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蜂生志向;工蜂是集民工、保姆和门卫为一体的全能型劳模,每天早起晚睡,要盖房子,做饭,刷锅洗碗,奶孩子,负责安保,伺候老母(蜂王),打扫室内卫生,管理中央空调(调节巢温),这样一算,果然小蜜蜂的勤劳绝非浪得虚名。

蜜蜂操刀掌勺烹饪秘籍之窥探

       

        当蜜蜂的尖刀班侦察连发现蜜源时,就会带领大部队去进行采蜜,采回的花蜜并不是真正的蜂蜜,只是酿造蜂蜜的原材料,想得到真正的蜂蜜,蜜蜂们还要大费一番周章。

        采回到蜂巢内的花蜜被分散储存在许多的蜂房内,以增加蜂蜜的的蒸发面积,在此期间,蜂巢内还有专门负责扇风的蜜蜂,它们用自己的翅膀不停地给蜂蜜扇风,速度可达每分钟26400次左右,甩空客飞机发动机的转数两条街那么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花蜜中的水分逐渐地蒸发,一晚上的水分能够降低18%左右,好一些的蜂群,一晚上的功夫可以扇干1.5升的水,相当于一口气闷干了三瓶农夫山泉,相当生猛。

         酿造蜂蜜的过程除了这种物理过程之外同时进行的还有化学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使花蜜中的糖分发生变化,蜜蜂在采集花蜜的时候就已经将分泌的一些转化酶和淀粉酶混入到花蜜内,采回的花蜜被内勤蜂重新吸进蜜囊内,过一段时间再吐出来,再由另一只蜜蜂跟前面一样的方式吞吐,这样互相交舌吞吐达100~240次。在这个过程中蜜蜂不断的往蜂蜜里面加入转化酶,并加以混合,使原来花蜜中的一些多糖直接的转化为单糖,更有利于人体吸收。蜂巢内的温度也是十分有利于酶的活动,花蜜中的糖分在酶的作用下得到了充分的转化,于是在蜜蜂们的吞吞吐吐中,蜂蜜逐渐成熟。(当然你也就知道了,其实你喝的纯真蜂蜜早已被蜜蜂们染指,哦不对,应该是染嘴N回了。)。

        当花蜜中的水分降低到18%左右的时候,这样的蜂蜜就是我们所谓的成熟蜜了,蜜蜂把成熟蜜集中起来,然后用蜂蜡把蜂巢封盖,关门上锁保存他们的粮食,以备外界没有蜜源的时候食用,市场上有一部分假的蜂蜜并不是因为掺入了一些其他成分,而是把蜜蜂采集的生蜜用高温烘箱代替蜜蜂蒸发水分,使蜂蜜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然鹅,这样的蜂蜜营养成分也少得可怜,所以喝了并没有什么卵用。


       (码字不易,小弟干了这碗土蜂蜜要先去歇息了,下次接着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