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音乐启蒙,家长应该如何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9-25 20:05:01

老虎工作室

「只为宠坏你的耳朵 超人气父母聚集地 」

儿童故事 | 正版童书 | 英文伴读 | 父母课堂 

小Ro周六如约而至,家有俩宝,一儿一女。五年某国际早教资深指导师工作经验+目前三年实战育儿经历,爱学习爱分享,常年混迹于各大妈妈群,江湖人称“Ro总”。

  

文 | 小Ro

一说到“音乐启蒙”,很多人立刻想到的便是弹钢琴、拉小提琴之类的画面,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又或者觉得自己本身五音不全,面对孩子羞于开口唱歌引导。然而,孩子是天生的音乐家,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好呢?


半岁之前因为孩子比较小,行动能力也有限,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音乐启蒙就是爸爸妈妈在跟孩子做游戏时候哼唱的旋律。比如Drm小时候每次洗完澡做抚触时,我都会哼唱一首关于蝴蝶的歌曲,然后顺便用手掌在她肚子上画出蝴蝶翅膀的轮廓。


有了弟弟,Drm就喜欢跟我一起哼唱那个旋律。


所以,姐弟俩小时候我唱最多的都是一些摇篮曲,比如《Rock-a-by-Baby》《Over The Rainbow》《Hush Little Baby》还有《Lavender's  Blue》《Eldelweiss》等等,而且基本都是在固定场景哼唱固定的歌曲,比如洗澡、做抚触、准备出门。


还有一些比较活泼的儿歌,是做被动操的时候唱的,比如《I have a little bicycle》《The  Itsy-bitsy Spider》等等。这些儿歌旋律都非常轻快舒缓,再加上妈妈的声音,。


半岁以后孩子们的行动能力慢慢增强,很多小朋友听到节奏鼓点比较强烈的音乐,会摇摆身体或者跟着点头,这都是非常棒的音乐表达,家长们需要鼓励孩子类似的表现,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着他们一起,模仿他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



那么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在这里先介绍一个最简单的音乐名词:steady beat(稳定节拍)。上过小学音乐课的人都知道,歌曲有2/4拍、3/4拍、4/4拍这些常见的类型。那steady beat的意思就是整首歌曲都用一个节奏型稳定地表现出来。比如:

《一闪一闪亮晶晶》这首歌,它的稳定节拍就是2/4拍,也就是每唱一句需要稳定地拍打四次,直到这首歌唱完。


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在边唱歌边拍打节奏的时候却不能完全统一,一会儿拍四下,一会又在每一句的末尾拍三下。那这对于孩子来说,吸收到的节奏型就没有固定拍打来的那么清晰。


除了拍打节奏,我们还可以玩起来。还是比如小星星这首歌,我们可以边唱边拉着孩子的手,唱第一句的时候往前走四步,唱第二句的时候往后退四步。如此反复直到歌曲唱完。孩子会非常喜欢跟家长这样的互动。


跟孩子在感受歌曲时,还有一个方法:强调出一首歌曲中重复出现的节奏型。比如《London Bridge》,歌词中重复出现“falling down”,那就可以在每次出现时都拍三次,然后等孩子练习多次熟悉以后再变换动作类型,比如跳三下或者加上乐器。



说到乐器,可提供的选择范围也比较广,比如可以在某宝上买到的小鼓、沙锤、手摇铃等一些常见的,还有一些比较有地域特色的,比如拇指钢琴、尤克里里这些,可以让小朋友感受不同的音色。


甚至我们可以在家里动手做一些乐器,比如用矿泉水瓶子装一些豆子,既可以锻炼小朋友手指的精细肌肉发展、手眼协调,又可以变成很棒的乐器来感受节奏。(参考文章:在家陪娃有妙招 | 自制乐器,一起High翻天!



对于两岁以后的孩子,家长可以先摇出“沙、沙、沙”的节奏,让孩子来模仿,然后再增加难度变成“沙、沙、沙沙沙”,继续让孩子来模仿;接着再变换“沙沙沙沙、沙沙”,类似的这种模式,锻炼孩子对于音乐节奏型的敏感度。


还有家里妈妈的丝巾,也可以用来配合音乐跳舞。那么说到跳舞,既不是要求你有多么深厚的舞蹈功底,但也不是简单的跟着音乐随便扭两下就行了。


关于音乐节奏的快慢,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感受音乐的节奏之前先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通常,比自己心跳节奏慢的音乐很容易让人感到放松,而比自己心跳节奏快的音乐就很容易让人产生move body的欲望。


其次我们跟孩子一起跳舞的时候尽量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动作,比如:挥动胳膊、左右摇摆、扭扭身体、甩甩手、点点头、拍拍肚子拍拍大腿等等。而且不要过于频繁的换动作,这样可以保证孩子能够跟上。然后尽量根据歌曲,在一些重复出现的歌词部分(比如副歌)可以做相同的动作,强化孩子对于整首歌曲的记忆。



还有一个我想强调的就是: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只能听儿歌!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以前在做老师时,经常有第一次来参观的家长听到我们音乐课的歌曲会问:“这不是大人听的歌么?这么小的孩子能听懂?”


Come on,音乐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语言。不是只有奶声奶气的儿歌才叫“适合孩子听的歌曲”。


理论上来讲,半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接触多种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比如我们常常听到的:Rock&Roll(摇滚)、Rhythm&Blues(节奏和蓝调,俗称R&B)、Jazz&Swing(爵士和摇摆乐)、Broadway(百老汇音乐剧)等;

还有一些地域性比较强的音乐,比如欧洲乐、亚洲乐、海岛音乐等;

甚至一些乐坛巨星:Elvis Presley(猫王)、Beatles(披头士乐队)、MJ、Beyonce、Lady Gaga等等。这些都可以跟孩子们一起欣赏。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发现,为什么我介绍的大都是国外的歌曲,因为在0-3岁时期也是做英语启蒙的好开端,儿歌童谣还有英文歌曲就是这个阶段最适合孩子们接触的英文形势。一举两得,我个人觉得不错。


但其实Drm两岁以后偶然听到一些中国的儿歌也很喜欢,比如中文版本的《小星星》、《蜗牛与黄鹂鸟》、《春天在哪里》等等。


最后想要提到一些关于带孩子看演出的问题。Drm现在三岁了,我没有带她看过纯音乐型的演奏会。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她坐不住进而影响到别人,所以基本都选择一些更适合孩子看的有互动的亲子音乐剧。她不是一个表演型人格的孩子,所以一般看这些的时候她都不会太嗨,甚至遇到那种需要全场站立的环节,她也是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认真观察台上的一举一动、偶尔跟着音乐一起摇摆身体。


但是好像从两岁半以后,每次看完演出,小姑娘到家以后都会自己表演好久。去年冬天看完芭蕾舞演出,刚走出剧院,她在广场上就迫不及待地踮起脚尖模仿芭蕾舞者的样子旋转。


前两天下午看完一场加拿大的原版亲子互动音乐秀《Samajam》,晚上在家自己拿出我的手机放parachute expresse的歌曲,足足跳了五六首歌曲才停下来。


其实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音乐启蒙也不是一定为了要让孩子长大后成为音乐家。音乐和艺术都是美的事物,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环境让他们去感受。同时我也不主张过早地去送孩子去学习音乐、舞蹈。不是有句话叫做“如果你想尽快扼杀孩子对某一件事物的兴趣,那就送她去兴趣班吧!”


虽然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是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是一个警醒。不要让孩子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过早地带有功利性,发现美、欣赏美才是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做的事。


在这里插播一个好消息:小Ro的好朋友Helen姐姐,拥有磁性又阳光的好声音,在老虎工作室教会3万多名小朋友唱鹅妈妈童谣,给小朋友们带来全新的歌唱启蒙课!

唱出好乐感,英文童谣张口来!


▼扫下图二维码即可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大型公益课程报名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