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的较量 我的爱车质量谁负责?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10-31 06:30:42

轻客

随着身边有车朋友的比例逐渐加大,我时不常的能听见他们抱怨爱车的“接缝太大”、“一过坎后面就响”等等各类问题,最终大家说来说去,都会认为这是“装配工艺不行”。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换句话说,在工厂里,有人专门关注着这些问题。

■ 汽车质量好坏就是好不好用?

随着技术地不断发展,汽车虽然仍旧肩负着将人类从A点载往B点的重任,但人们对它的要求与日俱增。在汽车诞生之初,原始的机械结构时常坏在半路,那时人们对汽车质量的评判标准基本就是稳定性。

百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技术的不断更迭,也能令人类对汽车有了更高的需求。小至按钮的触感,大到行驶感受都成为了评判汽车质量的标准。借着参观的机会,首个引入流水线式生产方式的福特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后关于汽车质量那些事儿。

当今天的汽车由上万个零件组成时,曾经的小作坊式开发、生产的模式必定不能满足需求,整部汽车的研发、制造变成了数以千计的人集合智慧结晶的产物。也正是由于其涉及的领域众多,因此现代汽车的开发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工程。换言之,影响质量的部门众多,却又没有一个部门能说对全部质量问题负责。

■ 到底谁该对质量问题负责?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我们发现的诸如接缝过大、零部件异响、气味不好等问题常常被归结为装配环节的失误。实际上就像前面说到的,这还牵扯到了车辆前期开发工作,毕竟对于制造环节而言,其仅仅是将工程师们绘制在图纸上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因此,从研发到制造,乃至最终的售后部门都该对质量问题负责,当然他们能做的不尽相同。

-研发阶段

就像人类处于婴幼儿阶段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将影响一生类似,研发阶段肩负的不仅是车辆定位、外观、内饰造型、机械性能等内容。如何将图纸上的设计变为量产车,如何利用现有工厂设备完成量产等工程化难题均需在此阶段攻克。

从开发的角度讲,产品本土化的过程不仅仅是输入用户基本需求,还需要针对当地油品、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甚至是空气质量等众多因素对产品加以调整,减少产品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从源头避免设计缺陷。

-生产阶段

工程图纸最终需要生产团队将其转化为量产产品,不过汽车的整个生产阶段并不仅仅是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除此之外,还有不同阶段的质量检验。

>>>此前我们已经参观过长安福特重庆工厂,对此陌生的朋友不妨点击这里<<<

-售后阶段

汽车驶离工厂、交付至消费者手中后,它的生命周期才正式开始。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才能真实感受到产品品质,在使用过程中将会面对各类问题,此时关于品质的话题也算正式开始,对于车企而言,此时仍旧没有失去改进品质的机会。

全文总结:

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质量好坏与否似乎没法准确用语言形容,缝隙、响动、异味都是用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这些都与汽车质量有关。对于车企而言,研发时针对不同环境进行改进、制造时利用防错设备以及售后阶段收集用户反馈,都是保证那些不易被人观察到的毫厘之间的问题地解决办法。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