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煎饼大妈月入3万”是真的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13:39:33

 

 

前段时间,北京黄金地段的一个煎饼摊大妈火了,顾客拿到煎饼果子之后,坚持认为大妈少给自己打了一个鸡蛋。大妈辩解不过,忍不住说了一句: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很多人当一个笑话看,或者说一个段子。当然,也有网友自嘲,我们都拖国家后腿,大妈才叫GDP。

 

这样的新闻这几年好像尤其的多,比如:石旺军在武汉卖烤红薯,他说去年秋天和冬天,一天卖100多斤,一个月赚一万多。在武汉做手机贴膜生意的赵周桥说,三年前最多一个月挣3万,现在做满30天,一个月挣1.5万。河南大学大三学生胡睿文,拿5000元压岁钱先进了一批箱包在网上销售,后又陆续上了鞋子、丝巾等,一年营业收入达到80万元!21岁的她已成为某护肤品网店4城总代理,月账面交易额近百万…有一种新闻,叫别人的贴膜,别人的烤红薯,别人的网店…(南方日报)

 


 

 

还记得上海那位做葱油饼的老伯吗?人家可是专此一行做了34年,上过BBC且每天都是顾客排长队还要限量购买,他的葱油饼的卖价也比煎饼的价格要高。照理说,他的收入应该要比这位卖煎饼的大妈收入高吧?

 


这位上海老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说的:我现在每天卖300个左右的葱油饼,每周休息一天,然后再去掉请钟点工帮忙的费用和其他成本,每个月能赚到一万多块钱,无法支付那么高的房租。而且我身体不好,如果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开店,身体吃不消。今年夏天停业了两个月就是去住院了,我的腿部静脉曲张很严重,就是做葱油饼的时候每天站立的时间太长了,平常6点钟开门,下午3点差不多卖完,要站近10个小时。

 

卖煎饼这个行业收入多少,央视有栏目采访报道过:


事实上,媒体报道煎饼大妈”月入3万,和以前的手机贴膜月入一万五一样,也不乏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考量。必须明确,即使真的某一个月“月入三万”,这样的收入在这两个行业只是个别甚至小概率事件,这些报道“正能量”的媒体记者难道不知道内情吗?如果知道,新闻记者标题为什么还这么处理?难道真如网友所说:这是新闻技术需要,追求的那是个“吸睛效应”,要的是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所以弄了个“此处是金山,赶快来贴膜”的震撼标题?

 

 

 


有网友更是现在说法称:真能编啊,当我不认识卖烤红薯的大爷啊,我是东北人,一年里能烤多少天?一天能赚多少,在室外冻得要死要活的,那大爷有个儿子,结婚时都没钱给儿子买房子,老俩口和小俩口住在50多平的房子里,要按照这个新闻的写法,那大爷都得富得流油,处处是别墅了。

 

 

 

更重要的在于,月入过万,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更本质的问题在于,散工式的小摊小贩,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性质、户籍壁垒都使他们与稳定的社会保障绝缘。风餐露宿、起早贪黑的劳累不说,还得时时提防无处不在的执法,而他们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协商、沟通能力孱弱,更无形中增大了他们的生存压力。综合各种因素观之,所谓三万的高收入,不过是纸上画饼,看起来很美罢了。

 


但部分媒体总翻来覆去的报这样的新闻,用意何在呢?当下一大堆青年出路艰难,将一个未必是范本的事件炒作成了致富新方向,难免误导了公众,还要教育强国吗?读书十几年,还不如早点去摆摊?不能否认有人确实能在这些行业赚到钱,但也不至于那么夸张,而且也只能是个例!大部分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生活也不是说那样好!这样的报道,想达到什么效果呢?如果真像新闻说的那么赚钱,那么多人干嘛还要挤破头颅去考公务员?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原本在稳稳定定的银行工作。结婚后,和老公一起,做了旅拍摄影师。


他们每年年初一月份的时候,会出一个当年的旅拍计划表,把一年的行程都做出来,让大家约拍。


一般来说,到二三月份,全年的档期就都约完了。


一月在普吉岛,二月在东京,三月在新西兰,赶上十二月圣诞节打折大促,女孩要去美国shopping,他们十二月会定在洛杉矶。


就是他们两个人,都负责拍照,都负责修图,一起做行程,他们在行业内很有口碑,但不要投资,不扩大规模,就是两个人,每年游一遍世界。


你也许说,我也想要这样的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同样是需要很高的情商智商,吃苦的程度也不亚于外卖的小哥。


他们的工作照,常常是烈日下,男生趴在地上,女孩举着反光板。女孩说,这是他们一年里,大多数时候的状态,哦,还有另一半的时间,在熬夜修图。


“从银行辞职跨出这一步的时候,我以为最难的选择是,放弃稳定选择漂泊。而真真实实做了四年之后,我最大的改变是,


我认同每一个行业,不再有偏见,不再去judge,以前在银行工作那种说出来的优越感,简直是可笑。”


“38摄氏度,趴在地上你才会懂,真正创业了你才会懂,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辛苦,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就妄想要高薪的人,永远也不不可能有出息,这和抢银行有什么区别。”



我们完全不能去歧视,那些我们理所当然觉得不该赚这么多钱的工作。不能把自己的傲慢,狭隘和偏见强加给别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辛苦。


我认识的,相对财务自由的人,从来都不会去问,凭什么他能够赚这么多钱,


也从来不会去满脸鄙夷地说,“他不过就是赚了点钱么,有什么了不起。”


因为他们深知,金钱是这个真实世界给我们的掌声。


而往往那些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辛苦,躺在985,211上就想要问社会要高薪的人,心态才越来越失衡。


当你完全理解不了煎饼大妈为什么能月入3万,你强烈地要抱怨凭什么自己工资那么低的时候,你的思维模式,已经完全配不上你985,211的学校身份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