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眼科中心 | “AI眼科医生”解决“缺人”难题,助力医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8-12-11 21:14:39

点击上方“UHealth健盟”可以订阅关注


今年5月4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推出的全球首个 “眼科人工智能(AI)诊疗”正式向公众开放,意味着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重大进步。除了“门诊专家”的角色, “AI眼科医生”还是一个高效的助教,据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中心人工智能诊疗团队负责人、广东青联委员林浩添教授介绍,目前中山眼科中心的人工智能眼科教学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教学实践,总共有100多名学生参与。



“医改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人”。而中山眼科中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AI眼科医生”CC-Cruiser(Version 1)既可以作为专家门诊,也可以帮助培养眼科专家,用技术改善了“缺人”的困境。


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期内罹患,在我国发病率为0.04%,且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但如先天性白内障等疑难复杂眼病,往往需要该领域专家才能准确诊治,然而现状却是优秀专科医疗人才紧缺和培养周期长。



CC-Cruiser(Version 1)专注先天性白内障。只要将患者拍摄的眼部检查数据上传到CC-Cruiser云平台,“AI眼科医生”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做出诊断,并对病情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AI眼科医生”已临床验证超过300名患者,诊疗决策准确率超过90%,经过“人机PK”的测试,诊断技能已达到“专家级眼科医师”水平。


“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典型的罕见疑难眼病,发病率仅有新出生儿的万分之四左右。因此,我们的机器人眼科医生的门诊量会根据初诊的患儿数量有所波动。”林教授介绍道。CC-Cruiser只有在上午开诊,一般30个号左右。根据每个患儿的检查结果,CC-Cruiser的诊断和给出治疗建议的时间仅为10秒钟。理论上,机器人眼科医生CC-Cruiser可以全天24小时工作。“AI眼科医生”在临床实践方面可缓解对专家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


作为评估眼病准确率可与眼科专家媲美的“最强大脑”,CC-Cruiser不仅在辅助临床医生诊断上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在辅助教学方面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中山眼科中心在针对医学生的预见习课程中引入了AI辅助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由CC-Cruiser引导学生学习眼病的临床诊疗思路。AI辅助PBL教学以CC-Cruiser诊断、评估先天性白内障的思路为主线,结合CC-Cruiser评估白内障病情的三个重要因素(范围、程度、位置)提出相关问题,通过问题导向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天性白内障的知识。此人工智能眼科教学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教学实践,总共有100多名学生参与。



通过与传统培养方式的结果对比与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发现,AI辅助PBL教学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利于严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团队协作学习,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重要概念和技能。“AI眼科医生”可加速培养眼科专家,从长远上来看,这是在解决“缺人”问题。


“我们接下来也开始将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平台扩展到合作医院,可以全国多中心多网点同时开诊,让更多患儿受益,也让我们的机器人能够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病例。”林教授表示。优秀专科医疗人才紧缺和培养周期长、分布不均、覆盖面窄等问题已成为阻碍医改主要瓶颈。三甲医院医生超负荷工作,基层医生的工作量却严重不饱和,这是我国现有医疗困境的真实写照。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整合区域的医疗数据,辅助我国目前3万多的基层眼科医生进行诊断,为迅速提升基层医院的眼病诊疗水平提供新策略。中山眼科中心以开设眼科人工智能门诊为契机,推动诊疗模式的改革,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拓展和辐射提供了新思路。



END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