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不得不知的渊源与风韵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9-04-25 08:13:44



◁ 一德路 ▷



清代是广州南城墙的一段,1920年拆建马路。因路旁有明、清时代一德学社得名。也有说法称原先这里的街道十分杂乱,清末重新规划,把相邻几条横街打通一路,取古语“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意取名“一德路”。今天一德路是广州有名的玩具、干果、海鲜以及工艺品批发地。



◁ 二沙头 ▷



过去的二沙头经过泥沙的进一步堆积,就形成了今天的二沙岛,原址大致位于今天岛上的广东省体育馆附近。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源地之一,当年的二沙头水上机场就位于广州市珠江北河道二沙头附近河段,以水面做跑道,一座浮码头就是候机室。现在的二沙岛,已经找不到当年水上机场的痕迹。它成了广州市别具现代风情的河心岛,洋溢着一种优雅闲适的氛围,景色秀丽、风貌宜人。



◁ 三元里 ▷



据说,三元里的先祖们南迁至目前村里的地界时,觉得这里是一块福地,希望村里后人在“天、地、人”这“三元”境界中能福寿绵长,因而将村子命名为“三元”。宋代,尚无“三元里”一说,而是叫“三元市”,直到明代以后,才慢慢地被人称作“三元里”。现在的三元里是广州最为繁忙的商圈之一,是有名的皮具市场。



◁ 四牌楼 ▷



在广州,因为“四”与“死”谐音,有关“四”字的地名在今天是很难找到的,“四牌楼”是极少的例外。“四牌楼”既是地名也是街名,曾是明、清时期广州城一条主干道,1929年扩建为中华中路,1947年拆除牌坊,1951年更名为解放中路。但不少广州人仍习惯称之为四牌楼。


有说四牌楼因为在明代时期建有惠爱坊、忠贤坊、孝友坊和贞烈坊四座牌坊而得名。此处在清朝时期有著名的四牌楼市,每年正月初一至上元节期间,各店肆、民居悬挂各种的花灯“灯市”,是老广州最热闹的商业旺地之一。此外四牌楼附近旧时学府林立,宗祠、书院、家塾、学校不一而足,书香气氛浓厚。



◁ 五山路 ▷



此地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所在地被五个山头环绕,中间形成盆地山塘,人们喻为“五马饮泉”,因此地形得名“五山”。另一说此地多山,以“五山”泛指多山而得名。目前这一带是全国最大的电脑商业黄金圈的发源之地,附近也是华南理工等高校汇聚之地。



◁ 六榕路 ▷



因名刹六榕寺得名。六榕寺与海幢寺、光孝寺、华林寺并称为广州“四大丛林”,建于梁大同三年(537),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宋朝元符三年(1100),苏东坡被贬海南,奉命北归,途经广州,慕名到寺内一游。他被寺内六棵苍劲如虬龙的榕树所吸引,欣然挥笔题“六榕”两字。



◁ 七株榕 ▷



位于越秀区的诗书路,街内因清代时原有七株古榕而得名,现不存。街内有一石牌记录街名的来源。七株古榕现于七株榕小学内,剩余一棵,小学门外,越秀区中医院侧门亦剩一棵。



◁ 八旗二马路 ▷



天字码头附近有一条“八旗二马路”。之所以在这里出现“八旗”之名,原因是作为清朝官吏从水路到广州时都在天字码头上岸,然后走这条马路去“八旗会馆”(遗迹已无处寻觅)休息,然后由八旗子弟及有关人员到“接官亭”欢迎,名曰:“接官”。经过一定的欢迎仪式后,才进城上任。民国时期,原八旗会馆所在地被开辟为一条马路,被称作八旗二马路,今天的沿江中路也一度被称为八旗大马路。



◁ 九曜坊 ▷



九曜坊在广州教育路的南段,因一千多年前的南汉御园而得名。御园园景的布局以西湖为中心,湖心有“药洲”,环湖有奇花异卉怪石点缀,绿树丛中则亭台楼阁、离宫别殿隐现。从各地搜罗来大批奇石被点缀在湖滨,其中九曜石最为精彩。这九块奇石“瘦”、“透”、“皱”具备,形状大小色泽各异,屹立于湖中,亦真亦幻。宋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米芾在熙宁6年(1073年)泛舟西湖时就写下了《九曜石》诗。



◁ 十甫路 ▷



与宝华路、恩宁路、下九路相接,是老西关地区一条著名的老街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第十甫路与上九路、下九路共同形成了沿线上特色的西关风情,并构筑了这处独特的、绚丽多姿的旅游风景线。在第十甫路的步行街路段,陶陶居、莲香楼等百年老店以及大小食肆众多,沿途的美景美食,留住了不少属于羊城的宝贵记忆。



◁ 百子横路 ▷



旧时羊城婚俗,迎新娘时彩车必经过此地,取“百子千孙”的吉兆,直到现代很多人仍然遵从这种习俗。



◁ 万福路▷



万福路在广州城区中部偏东。东起越秀南路,西至北京路,与泰康路相接。原为明、清时期广州城南墙,民国8年(1919年)拆城墙建路,因万福桥和万福里而名。



文章转载自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