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佳着《享受父爱》:讲述催人泪下的大爱亲情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13:39:33

 2016年1月,深圳海天出版社推出知名乡土作家王永红近百万字的《抱朴斋文选》丛书之后,再次引发文学界、艺术界及民俗界强烈关注与好评。湖北省宜昌市小说家学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联专门组织召开王永红小说作品研讨会,以王永红穷其毕生精力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享受父爱》为学术研讨热点。


《享受父爱》:折射鄂西历史变迁

《抱朴斋文选》全套分为上中下3册,上册为27万字的长篇小说《享受父爱》及27位作家、媒体人、公务员、教师等各界读者的评论集,因为201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及2012年再版后,广大读者好评如潮,这次海天出版社特精选部分评论附后;中册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集;下册为诗歌集。

《享受父爱》分为冬、春、夏、秋四卷,每一卷都可以独立成章,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与架构上的良苦用心和写作技巧。小说以“我”(曾奎生)60年来的亲身经历为视角,从1943年那个寒冬之夜展开,讲述了父亲(曾明俊)一生的故事,展现出80多年来鄂西土家山寨人文风貌和历史变迁,记录了一个大爱男人80多年的生命历程,塑造了鄂西山区一个厚重勤劳的慈父形象,作品主人公令人感佩不已。

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韩永强说:“《享受父爱》刻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父亲形象,这个形象留给我三个深刻印象,第一是胸怀理想的隐忍;第二是勇于担当的品质;第三是让人温暖的父亲。”

三峡大学文学院教授桑大鹏指出,小说要达到形象性、思想性都比较容易做到,但要达到文化性与哲学性融为一体可不容易,《享受父爱》这部小说有了这种高度,更透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

王永红小说作品研讨会。


湖北省远安县文联副主席邱安凤说:“从写作角度来讲,《享受父爱》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里面大量的方言土语很鲜活,众多的民俗如‘砍楂子’、‘烧火粪’、‘点油亮子’、‘八大金刚’等,都打上了鄂西土家山寨这一方水土的印记,透射出沁人心脾的乡土气息和璀璨耀眼的民俗美。”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原《民族文学》杂志主编、著名作家叶梅说:“我认真拜读了王永红先生的《享受父爱》,让人十分感动。文字真切,细节真实,感情真挚,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情景之中,让人体会到坚韧朴实如高山一般的父亲形象,这正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三有’著作……”

 

情节跌宕:父爱如山催人泪下

《享受父爱》从1943年冬妹殇写起,到2005年正月初九父亲紧闭双眼为止,作者以第一人称的亲眼见、亲耳听、亲身经历为主线,时跨62个寒暑,可以说取材视角广,叙述岁月长,历经事件多,人物关系复杂,按说突出主题难,简化场面难,要写得引人入胜更难。

但是,作者王永红充分发挥自己长期从事乡村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几十年历练出的丰富写作特长,事事以所见所闻所感切入,口子开得小,情节扣题紧,量体剪裁细,选材搭配精。尤其注重主人公人格魅力闪光点的描写,既浓墨重彩叙写“父爱”,还适时适度于穿插之间,着力展示“我”在“享受父爱”过程中的成长,把体会写得相当精彩,全书行文自然、练达,各类人物与故事融为一体,可以说天衣无缝,丝毫找不到刻意塑造之处。

比如《夏之卷》第十二章,先喜后忧一段,先是父亲曾明俊为儿子奎生几经曲折,得以招到县文化馆工作而欢喜不尽,一家人既杀鸡又买酒,尽兴庆贺;接着,却发生了生产队保管室包谷被盗的案件,他身为保管员无端蒙冤受辱好一阵子,结果及时顺藤摸瓜,很快找出了真正的盗窃犯,心态上可谓是忧喜参半;妻子病重,大医院让准备后事,而曾明俊却不弃不舍,四处求医问药,最后背着奄奄一息的病妻爬上几十公里之外的天柱山,找到神奇老中医开回3服中药,结果苍天有眼,药到病除,妻子症状全无……

王永红向著名作家叶梅赠送《享受父爱》。


可谁也没想到喜至忧来,曾明俊18岁的女儿不慎在抢收稻谷时,左手被镰刀割伤,赤脚医生又接连处置失误,导致爱女破伤风发作,在区医院早逝;他用板车拖着女儿的尸体回家,一路上,“心里像捅着一把刀,双腿里像灌满了铅,怎么也迈不动步”;为给女儿钉个木头匣子入土安葬,他跪地请求生产队长批几根杉树,队长却狮子大开口要扣他1000工分(相当于硬劳力100个劳动日所得)……

这些情节跌宕起伏,读时让人泪流满面,无不为这位本真老农对妻子、对儿女的爱深深感动,更为他的遭遇愤懑不平。但细细想来,这是从另一侧面真实记录了当时农村、农民的悲惨处境。的确,那时的农民就是这样步履艰难地走过来的,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儿子“出嫁”:父亲难舍悄悄抹泪

细节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也往往是人格魅力的真实表现。在《享受父爱》的曾奎生眼里,父亲曾明俊一生勤劳、勤俭,刻苦务农,不嗜烟酒,就是为了孝敬父母,疼爱子孙,就是上为父母、下为儿女的父爱本真所在——

“我”不敢说父亲生来就有多么长远的见识,他或许就因不识字,曾被史卜仁以字据白白诓去9块银圆的“昧心钱”,才发恨抱定一个信念:无论自己多苦多累,都要让自己的孩子们上学,一门心思地读书,一定要明是非、长知识、有出息。

作为长子,“我”(曾奎生)在姊妹中享受这种父爱最多、时间也最长。父亲对“我”的成长关怀远比对“我”的生活关照付出得更多:“我”刚进入汉洋关小学读书,就因为偷着去老师办公室瞅了一眼,结果被教导处丁主任发现,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我”一气之下回到家里,当过民办教师的母亲田月芬就要去找丁主任说理,父亲却说:“奎生心里要是容不下这么一点事儿,那可不行哪!今后,受委屈的事儿少不了的,从小学着点好啊!”

王永红(左二)接待来访的文朋诗友。


“我”在舅爷任教的小学读书,学校因长时间缺水而导致学生洗衣少,“我”满身长虱子,奇痒难忍,抓刨不休,星期日回家时,父亲“连忙烧了一大锅开水……找来粗白布洗澡袱子(类似毛巾),当做围裙给“我”系在面前,遮住了“我”的小东西……把“我”脱下的衣服全部放在脚盆里,舀开水烫,虱子终于遭到了灭顶之灾”……

为了上交三角八分钱给学校购买红领巾,“我”去汉洋河刨铜,,差点儿丢掉性命,父亲哽咽着说:“买红领巾要钱,你怎么不找我要呀?我再困难,也要跟你弄呀……伤在你身上,疼在我心里呀……”说着说着,父亲的泪水就涌了出来。读到此处,笔者也禁不住潸然泪下,为一位慈祥父亲的爱子情怀所深深感动。

“我”和父亲一道去湖南天顶山背救命粮,他背100多斤行走平稳,“我”背70斤还步履蹒跚走不动,他说:“背不起,走不动了吧?把背篓歇下来,往我口袋里倒些过来。”他多背20多斤后,宁可自己累得气喘如牛,也要心疼“我”这个已满20岁的儿子。

父亲得知“我”爱上欲招郎成亲的同学金雪柳,立即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去上门入赘,让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入赘“出嫁”走的那一天,父亲却悄悄躲在家里抹眼泪,他舍不得“我”离开这个家。这是多么疼儿女、明事理的父亲啊!

 

为儿上学:日夜背沙艰辛挣钱

“我”因为计划生育结扎伤口破裂,儿子晓青又不慎摔伤,父子俩同时住进医院。父亲闻讯,连夜拦了一辆拉煤的过路车,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浑身黑不溜秋的煤疙瘩,给我们送来腊肉、羊腿、山鸡等金贵的营养品。

“我”没考上大学,父亲尽管也有失落感,但他依然鼓励“我”不要背思想包袱。“我”偷偷写小说,父亲最支持,他希望儿子能够写出书来。“我”去与村友们打花牌混日子,父亲并未责备“我”,却专门给“我”买来钢笔、墨水、白纸,还特意打回一壶供“我”挑灯夜战的煤油,鼓励“我”振作起来,不要玩物丧志。

“我”出了书,父亲发言时激动不已,说儿子为家乡长了脸。父亲知道“我”曾经喜欢过艾珍珍姑娘,当儿子结婚时,艾珍珍托人给“我”送来一对鸳鸯戏水的绣花枕头,心细如发的父亲却把枕头扣留下来,不让“我”带走,他是怕“我”睹物思人,旧情难忘,说:“奎生哪,你们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不能再有别的心思呀,忘记艾珍珍吧!”这些文字扣题特紧,可以说是《享受父爱》情节中的“画龙点睛”之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王永红在自家创办的“农家书屋”查阅资料。


父亲(曾明俊)坚持给儿女们做出榜样,这一点,书中写得很到位,也特别引人手不释卷。曾明俊年轻时在水运队工作,担任过放排的小队长,对同事、对领导态度友善、热情真诚,乐观稳重,工作勤奋,参加集体活动积极、认真,经常受到领导表扬。

在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精简职工,父亲主动申请返乡。在生产队,他起早贪黑、年复一年地从事砍楂子、烧火粪,春耕秋收之类的农活,农闲时就近打工。后在龙洞水电站当临时工,他把两公里电站公路两旁绿化成荫,把一平方公里的厂区整治得一年四季花艳草绿,鸟语花香,从无闲着的时候。

二儿子“彤华”(“我”的大弟弟)考取北方科技大学需要千元费用,在农村家家都穷,找乡亲们借款无力的情况下,年近花甲的“父亲”毅然决定去为电站日夜背沙,用苦力挣钱为儿子积攒学费,整整背了49天挣了400元,加上电站职工捐款400元,“我”在妻子金雪柳支持下给了大弟弟100元(当时相当于4个月工资),加之亲友你5元他10元资助,终于让“彤华”按时到大学报到……

 

重情重义:香樟枯死着手“辞路”

当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以后,父亲和母亲才张罗着把旧房子简单地进行装修,任凭别人怎么劝说也拒不吊顶。他说:“我们家一不开歌舞厅,二不开宾馆,吊什么顶哪!”在他的骨子里,仿佛全都浸润着传统美德、传统观念、传统文化,在他的行为中,也始终贯穿着他的意志,多数时候说一不二,家里大事一般都是他说了算,但也依从妻子放生过娃娃鱼……做过许多善事好事,乡亲们有口皆碑。

家门口的大香樟树无缘无故地枯死,父亲凭直觉,预感到自己的来日不多,便带着子女串亲访友,到发妻坟头祭拜,着手“辞路”;沉疴缠身的他心中却平静如水,晚辈为让他静养,除夕夜不放鞭炮,他却催促子孙照放不误。他说:“千年的传教,哪能为我就改变呢?”这样一连串精选的细节、一段段简短的话语,把个性十足、内心复杂、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勾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王永红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读完全书,父亲曾明俊高大的形象、完整的人生、健全的人格,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已深深叠印在笔者脑海之中。这是作者用心良苦,以神来之笔,著成27万字的长篇,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山区的农民,一位值得敬重的主人公,不仅把这位主人公写成了鄂西土家山寨历史上璀璨明星似的“父亲”,而且围绕着他,把身边的一批批人物写得鲜活、生动,把山里人的追求、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交代得清清楚楚,表达得明明白白。

这部朴实如土、明白如水的亲情小说不靠故事取胜,不靠虚构炫技,不靠华章丽句作秀,不靠艰深哲理伪思,说的是人之常情,讲的是做人之理,完完全全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一个父亲平凡一生的写照。生命中谁没有经历过坎坷、痛苦、磨难、灾祸呢?怎样面对苦难挺起脊梁、撑起家庭的一片晴天,这才是做人的关键。

 

著述颇丰:不断刷新多个第一

王永红笔下的“父亲”生活在鄂西,这里山高林密,荒僻苦寒。先是战乱中痛失妻女,再婚后又失去次女,物质的贫乏,心灵的创伤,接连不断的打击都没有使他绝望。相反,他直面人生,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勇于承担生命的负重,把几个儿女都培养成有出息的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大家庭,用一颗爱心温暖了所有家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编辑廖崇纲说:王永红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事业上不断刷新多个第一和带“最”的记录,他创作出版了五峰第一部短篇小说《绝景》、第一部小小说集《子虚村记事》、第一部长篇小说《享受父爱》、第一部文学评论集《评说<享受父爱>》、第一部旧体诗集《抱朴斋诗笺》和第一次整体推出一百多万字的三卷本文选,这在五峰是刷新历史,开创历史的,这些“第一”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五峰乃至荆楚大地文学征途上里程碑式的记录。

湖北五峰秀美山水滋养了乡土作家王永红。


王永红,笔名尹弘,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小说家学会名誉会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联名誉主席。1996年以来,先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和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短篇小说集《绝景》、小小说集《子虚村纪事》、长篇自传体小说《享受父爱》、合著文学评论集《评说<享受父爱>》、诗词集《抱朴斋诗笺》,《五峰民间故事》《刘德培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五峰卷》和三卷本《抱朴斋文选》等,累计约300万字。获省级以上各种文艺奖项20多件(次)。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