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悦读茶坊】有温度的社会,除了对错,还有关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8-11-09 09:07:20


编者按:近日,网友在网上发的一张图,实在让人扎心。一位外卖小哥,手里拎着两袋外卖蹲在大门口,大中午太阳直射,他只以一顶太阳帽遮阳。面前的大门处虽然有遮阴,但因为写字楼规定外卖不得进门,进门就要罚款,因此小哥只能蹲在门口的大太阳下,等待顾客来取。


这张图被热心网友po到网上后,又引起了网上的一番热议,不少人质疑物业的苛刻,对外卖小哥心生怜悯。但是作者认为写字楼为了维持秩序,避免闲杂人等进来是对的,外卖小哥渴望找个遮阴处也是对的……一个有温度的社会应增加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怀,从今天起,愿我们都可以善于包容和换位思考,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1


最近,微博上一位网友PO出的图片引起了较大反响:



外卖小哥送餐到一栋写字楼,可是因为写字楼不让无关人等入内,小哥只能在接近40度的地面等待顾客下来。广州这两天如果不下雨的话,地面温度在35度左右。前两天出外办事,我在露天呆了不到十分钟就感觉自己快要中暑虚脱了,有类似经验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心中感觉非常复杂,有悲哀,也有无奈。有时候,底层劳动者的心酸是我们难以感同身受的,他们的悲哀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


2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我家在农村,家里有三亩田,父母主要的工作就是耕田,可一年的产出满足家人温饱后也就所剩无几,经济收入趋近于零。为了供我和妹妹读书,父亲就去做建筑工人,帮别人搬石头盖房子。


那时候我和妹妹每个人一学期的学费就好几百元,加上各种学杂费服装费,一年下来开支要好几千。可是父亲一个人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钱也就十块钱而已。不管刮风、下雨、天寒、酷暑,一天都不能歇,一天都不敢歇,一干就是几十年。


我有时候会想,自己在阳光下暴晒十分钟都快受不了了,可他即便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都还要在这样的温度下,没有任何遮挡只凭一顶草帽干上一整天。难道他就不会累吗,不在意自己的健康吗?显然不是的,他只是在努力尽到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而已。


因为中暑虚脱,父亲曾经两次干活的时候从房子上跌下来。可即便在医院的时候,天天念叨的都是要自己快点康复,好赶紧回去干活。那时我在外地读书,还拼命拦着我妈不让她告诉我,担心影响我的学习。


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也有很多人说他傻,太老实了。质疑他为什么不去大城市发展,这样没那么辛苦,还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父亲早就试过了,可是实在没找到好的出路。他们也不知道,父亲14岁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身为长子,他只能放下学业出去干活,根本没受到任何良好的教育。这样的人,在大城市生存尚且不易,更别提发展了。


要说遗憾的话,就是我们大众对底层人物普遍少了理解和关怀。


3


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刚刚加速,就有一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单车从路边窜了出来。我们都吓出一身冷汗,司机猛踩刹车,差点就撞到人。之后一路上司机都骂骂咧咧,说现在开车就怕这些外卖小哥,个个开得飞快,而且根本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多交通事故都是他们引起的。


我也非常不赞成外卖小哥这样干,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可是因为曾经和其中一位交流过,非常理解他们的不易。现在外卖单都是有时间要求的,准时送达才有奖励,而且一天要送出足够的单数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有些规则严厉的平台,甚至要求外卖人员自己买下因为没有及时送到而被顾客退单的外卖。


从选择这一份工作开始,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要在路上狂奔、争分夺秒。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生命会有危险么?显然不可能。有人说他们可以不干这一行啊?可他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多别的选择。再说了,当你点外卖之后没有任何人给你送过来,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其实,这种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假设广州的道路能够更人性化一些,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我想情况就会好很多,然而并没有。行业和社会发展太快了,可是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去(或者根本没考虑到这些方面),这才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另一次,我给自己办公室定了一套家具,家具厂委派搬家公司送货过来。车停在写字楼门口,搬运工正要把家具搬进货梯,却被保安栏了下来,说搬货只能到地下一楼。可是因为地下车库的层高太低,货车下不去,搬运工只能一件一件,用拖车拉着家具几百米到货梯门口,再搬上楼,工作量提高了十倍都不止。


保安说,自己非常理解搬运工的辛苦,可是规定是领导制定的,他也没有办法。大楼一层到处都是摄像头,如果被领导发现他违规放行,是要扣一半工资的。


这种情况其实和那位被暴晒的外卖小哥是差不多的,如果写字楼设计的时候稍微考虑一下货车和搬运的需求,或者大楼制定相关规则的时候稍微考虑一下社会底层人士,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他们并没有。


4


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经济是上去了。可是我觉得,这种体现在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去。


一个真正有底蕴的社会,不应该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在各种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大楼的残疾人通道、专门开辟的行人和自行车通道、大众对校车的礼让、公共交通的轮椅升降机、整个社会对弱者的理解和关怀、底层人士平均收入的提升,如果我们都考虑到了,去做了,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否则,我们只会看到满大街乱窜的外卖自行车、举止粗鲁的出租车司机、咄咄逼人的保安、大骂小孩的幼儿园老师。他们错了吗?当然错了!可是错的只是他们么?显然不是的。


别说有钱人了,即便混得稍微过得去的普通人,许多都缺乏对弱者的怜悯和理解。曾经有人说过,“真正体现一个人修养的,是要看他如何对待不如自己的人”,而我所看到的,还有许多鄙视、责骂、欺凌以及讽刺。


写字楼为了维持秩序,避免闲杂人等进来是对的,外卖小哥渴望找个遮阴处也是对的;出租车司机骂电单车违反交通规则是对的,外卖人员要拼命养活自己也有无奈……可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不应该只讲对错和规则,还要有对人的关怀。


作者简介

阿何,清华大学理工男,职场充电宝&唯库创始人,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国内知名个人成长研究者。




延伸阅读:



踮起脚尖 亲近阳光

———山西市场导报改版致辞

韩锡璋



秋风秋雨秋月朗,斑斓田野弥芬香。


时序的更替,已把我们裹挟在浓浓的秋意中。在这个秋收的时节,我们的报纸又一次启程、出发……


这张报纸从1991年诞生时的三晋工商报,到1994年的山西工商报,再到今天的山西市场导报;从小荷初露尖尖角到今天的日渐茁壮成长,已经走过25个年头。


在这8000多个日子里,我们绞尽脑汁,使尽洪荒之力,以使她容颜靓丽,身强体壮,其中若干次改版试图为其不断增色。


报纸作为这个团队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历20多年的发展,从编者到读者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兴衰枯荣已不仅仅是一己之事。对这张报纸倾注关爱者已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多极链”。


毋庸讳言,今天的纸媒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下席卷中国的“互联网”思维倒逼我们践行用户至上、量身定制、媒介融合等理念。但归根结底,要想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就得不断吸收多种养分,把自己修炼的破茧而出才可振翅飞翔。我们的一再改版,其初衷正是这样。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


在过去25个年头里,这张报纸既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坎坷,也沐浴过温煦怡人的阳光。对她予以向上向善力量者,我们心存感恩,且探且行;对发展出现负能量的事物,我们在既漫长又短暂的时光隧道中挣脱羁绊,用行动助推梦想永盛……


25圈年轮承载了几多风雨沧桑,荆棘沼泽。曾经为这张报纸诞生倾情的青丝少年今已满头银霜,但永驻的豪情永远是一个团队的生命内核。我们与读者的相遇、相知、相携、共赢,使我们一天比一天情豪胆壮,虽千挫万折仍砥砺奋发……


不断回望来路,永远葆有初心。


报纸的版块、风格、内容、导向等,今天已给读者呈现出这么一个大致轮廓。任何事物都不是单行线,也罕有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成功范式,但“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我们唯一不变的情怀和行为准则是,以虔诚敬畏之心,积多年之耕力,高奏向上向善的旋律……


古人说的好:“深情无可救药,所以只有越爱越深”。尽管我们还缺乏强悍的战斗力,精准的执行力,但我们的执着和社会各界的给力再给力,一定能够面对水打山崖的惊骇,风穿林海的呼啸,去拥抱潮平岸阔,千帆竞渡的壮美雄奇!


来源:2016年10月18日《山西市场导报》




敬请关注订阅山西市场导报


山西市场导报是由原三晋工商报和山西工商报整合而成。1991、,1994,根据上级精神,两报于2001年整合更名为山西市场导报。2004年划归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同时被划归的还有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


该报由最初的“行业报”走向市场,目前已在社会上特别是业界有着较大影响力。多年来,报社与众多部门互动、合办数份专、周刊,其辐射面更广。近年来借助山西新闻网的平台和报社的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渠道,日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山西市场导报还是山西最权威的企业注册公告、营业证照吊销启示的发布载体。


该报逢周二、周四出版发行,征订方式灵活,可通过邮局征订,也可通过和报社有关人员联系大宗邮寄或其他送达方式征订。


全年订价:238元;邮发代号:21-61

国内统一刊号:CN14-0059

广告许可证:1401004000023

网址:http:www.sxscdb.com;

邮箱:sxscdb@163.com

发行电话:03514137901    

小李:13653688199

公告电话:03514176664

小郭:13734017970     小王:13734038318



延伸链接:

励志歌词四首:


            《记者生涯》                 


昨宿青纱帐

今写甘蔗林

风雨飘摇无定

抛却情与亲

笑看秋声落叶

独自雨黄昏

文章千古事

篇篇带月痕


求真理、写历史、扫乌云

直言纳谏

金刚不钩自销魂

愿做清道夫子

日日弹剑当歌

何惜此身心

回首当无愧

铁笔镌青春


该词系中国青年报记者王伟群所作,时间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民国时代新闻记者歌  


从清晨,到深宵,

努力工作,天将宵,

,要大众支持,

神圣的职业,我们自己珍好。

让无耻的家伙,去卖身投靠;

万万千千的读者,需要精神的面包。


今朝今夜,今夜今朝;

要闻、电讯,严重的消息太多了。

且莫骄矜帝王之冕,

我们举起“集纳”的旗手,

准备三千毛瑟,有笔也如刀。      


深圳读书月主题词


甲骨文字开天地

竹简百家写春秋

长空雁过天有字

万里山河眼底收

书是一辈子的朋友

天下故事写在心头

书里藏着万年交

隔着年代也握手

太阳不老天不老

万卷长流水长流

人生风景何处寻

云在青天书在手


在路上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
为不安分的心
为自尊的生存
为自我的证明
路上的辛酸
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
已化作我的坚定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歌声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本刊刊训:

在这里,激情碰撞文化,诗意表述法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