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制造业皇冠上的钻石,为何我们至今还做不出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8-23 00:22:14

航空发动机神秘吗?神秘!反正小编是没见过这个被称为“制造业皇冠上的钻石”的飞机动力核心的实体形态。当然神秘不是今天的主题,小编要说的是:

时至今日,我国仍没有一款成熟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面试,在新材料应用、研发设计、制造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望其项背!

What!你说我们的大飞机即将首飞,歼20等先进战机也陆续面世,似乎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并不差啊!

But,你要知道,整机和发动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便在制造业极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自主设计和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和企业也屈指可数!

 小编认为,有些差距并不可怕,意识到差距,在不足的地方努力提升才是正道。那么,我国航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宁教授有如下分析:

一是加工机理相对缺乏:没有理论指导,摸索做产品,问题不断出现,不知其然,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是技术创新不够:我国航空发动机企业过去投入少,自主设计和制造零件历史比较短,凭经验生产零件,跟踪技术多,创新积累有限。   
三是质量意识弱、工艺积累少:与德国和日本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缺乏牢固的质量意识,对工艺与质量的关系认识也不到位。工艺人员、工匠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的传承有限,信息化和智能化最重要的的任务是工艺知识、数据和经验的积累、传承、应用、提高。   
四是人才力量缺乏:目前重点大学更多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即使是航空院校,专门针对航空工艺的教学大量缩减,大学生航空企业的实践也少,这是航空人才培养的缺陷。
五是夹具等辅助性工装技术研究相对薄弱:目前国内夹具的研究不多,这也是制约工艺发展的一个短板。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仍没有一款成熟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面试,足以见得他的高门槛,那它的高门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何宁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难加工材料多,除了传统的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大量新型先进材料如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单晶叶片等已得到普遍应用,还有表面涂层,对加工性能要求高;

第二,结构复杂,整体结构多、曲面大、空间小、壁薄;

第三,加工的尺寸、形状、精度要求高,制约了加工效率的提高;

第四,航空发动机长寿命高可靠的性能,这就对表面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加工表面任何损伤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

重点来了!!!!

既然航空发动机有复杂、耐高温、高硬度以及高精密等加工特性,它这么难加工,什么样的机床设备才能符合要求呢?小编为您准备了干货。

高复合加工是未来航空发动机制造的趋势。复合加工中心可以参与到更多的加工工序中,不需要频繁装夹工件,也因此能提供更高的加工精度。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都大量应用五轴加工,确保零件能够尽可能少的生产流程,使机床的加工适应范围更广。


 DMG MORI是世界最大的机床设备供应商,旗下DMU/C monoBlock及DMU/C duoBlock系列是DMG MORI在航空领域应用最多的五轴机床。该系列中铣/车复合中心(FD)在高复合性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仅需一台机床、一次装夹即可完成铣削与车削加工,避免二次装夹,节省时间并提高精度。用一台机床执行多重加工,降低投资成本并节省占地面积,消除非加工时间及加工步骤,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单件成本并提高精度。
航空零件加工需要的工序较多,这些机加工序在今年DMG MORI佛朗顿工厂开放日展出的带磨削技术的五轴铣车机床上都可以完成加工。这款机床有两大优点:其一,它对机床有非常高的防护,确保磨削工序产生的粉尘不会伤害机床本身;其二,DMG MORI将磨削技术、砂轮修整及配套软件作为一个标准的磨削包提供给客户,客户就像使用一台磨床一样,没有任何障碍。


提到航空领域机床,当然少不了GF加工方案旗下的Liechti品牌。

Liechti针对航空发动机制造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在发动机的叶盘、叶片等零件的加工中优势明显。Liechti解决方案工具箱中有很多工具,包括刀具和冷却液选择、工装夹具的设计、专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机床参数的配置,以及工艺流程的优化等等,得益于特殊的曲面加工技术和专业CAD/CAM软件,Liechti专用铣床可将加工时间缩短30%以上。Liechti在整体叶盘加工上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全面致力于为整体叶盘(IBR)及叶片的重型粗加工和超动态精加工实现最佳整体解决方案。Liechti始终与新材料的更新紧密结合。Liechti在钛金属、镍铬铁合金、镍铬钛合金、铝钛合金以及高合金钢的全五轴及超动态加工方面拥有卓越的工程能力和专业技术,目前技术很成熟,这是GF加工方案的强项。 



最后,总结与权威人士观点更配哦!何宁说:


国家在加强重点工程建设中,也要在基础研究上加大投入。为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大学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领域高素质人才;积极参与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联合研发,推动整体工艺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