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废钢代替生铁的实验与应用(生铁再涨就再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16 23:23:59

戳上面蓝字关注铸造吧置顶第一微信平台

「铸造吧新媒体,现代铸造文化集散地

如今铸造用铁价格越来越高,为了帮助铸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前段时间给大家介绍了废钢代替球铁熔炼技术分析(点击查看),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优质废钢代替生铁的实验与应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确保车间物流平衡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铁液成本,制定合理的炉料配比方案,拟定60%优质废钢+40%回炉料,完全取消铸造生铁的加入,采用增碳剂增碳,硅铁增硅等措施保证铁液的成分。试验初期,严格按以上方案进行操作,但遇到了如下问题:


1、中频炉寿命短,每吨铁液电耗比原工艺高40—50度;

2、大量使用增碳剂,增碳困难。


需要怎么解决,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原因分析

1、以前加人的废钢比例相对较少,对废钢的要求不是很高;现由于配料工艺更改,主要材料废钢不洁净,多锈且有油污,致使铁液熔清后渣多,对炉衬腐蚀加剧;

 

2、边角余料尺寸较大,尺寸大小不一的边角余料没有搭配加入,在加料的过程中易“搭棚”,降低了熔化效率,炉铁液熔化时间延长,炉衬烘烤时间延长;

 

3、加料顺序及方法不合适,由于配料为废钢+回炉料,原铁液碳、硅较低,应采用先低碳和硅,后高碳和硅(废钢、回炉料)加料原则,目的保护炉衬;

 

4、在铁料熔化过程中,增碳剂烧损严重;

 

5、增碳剂粒度及种类不合适,以及增碳的方法不合适。

 

解决措施

(1)、选用废钢应少油少锈,成分清楚.普通碳素钢的边角余料最理想,合金钢的边角余料不宜使用;回炉料要经抛丸或清理滚筒清理干净,无杂物,少锈干燥为宜;

 

(2)、尺寸大小不一的边角余料搭配加入。避免加料的过程中”搭棚”现象,提高熔化效率,因而减少炉铁液熔化时间和炉衬烘烤时间;

 

(3)、合理加料顺序;

 

(4)、经过试验和摸索,选用合适粒度和种类的增碳剂,改进增碳的方法。

 

试验及应用总结

(1)、由于配料以废钢回炉料为主,原铁液碳、硅较低,关键是增碳技术,而影响增碳效果的主要因

素如下:

 

①增碳剂的粒度与种类对增碳效果的影响粒度过大,其与铁液的实际接触面积减少,增碳剂吸收率低;粒度过小,密度小,浮在铁液表而,较少与铁液接触并飞扬溅出,降低吸收率,理想粒度5。10 mm,增碳剂种类有粘土质、煤精质和沥青质三种:粘土质熔点高.不利溶解吸收;煤精质密度小熔点高,也不利溶解吸收;沥青质熔点低。密度适中,溶解快。吸收率高。

 

②原铁液成分对增碳效果的影响铁液中tl,(C)高会降低增碳速度;叫(Si)量高促进碳化硅的化合反应,降低吸收率;埘(Mn)量高促进碳的吸收;埘(O)量增加,碳损耗加大。研究表明:埘(O)量每增加0.1%,碳吸收率降低l%一2%iw(Si)量增加0.1%,碳吸收率降低3%~4%;埘(Mn)量增加0.1%,碳吸收率增加2%~3%。所以正确的增碳方法是必须先增碳后调整合金成分,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碳的吸收率又减少合金在熔炼后的烧损

 

③增碳的方法对增碳效果的影响

增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批料投人方法,但铁料熔化过程中存在碳过量烧损现象,高碳铁液对炉衬侵蚀严重,不宜采用;二是铁液熔化好后在炉内一次增碳,此时铁液在炉内升温。电炉功率加大,搅拌能力提高,碳的吸收率提高。

 

升温到l 550℃以上扒渣,取样分析,按目标值进行增碳,必须强调批料增碳方法。在铁料熔化过程中,增碳剂烧损严重,应采用高温一次增碳为宜,必须先增碳后调整成分,合金烧损少,准确率高。生产实践证明。温度越高,碳吸收越高,此种增碳的方法工艺操作简单,易掌握,稳定,碳吸收率在85%以上,符合高效增碳的原则。

 

(2)、将铁液温度升到l 550.1 590℃,进行高温静置,主要目的是去处高熔点杂质或渣,提高铁液的纯净度。其次是破坏原铁液中原生晶核的结构。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此配料工艺的灰铸铁在相近条件(主要是CE和冷却情况)下抗拉强度比以往普通灰铸铁高30 MPa(见表1),硬度比以往(同一铸件上打硬度,壁厚30 mm左右)高10 HB左右,灰铸铁断面敏感性小.硬度适中,白口倾向小,组织致密,体现出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同时,经过计算,采用新工艺后每吨铁液可降低成本128.1元,经济效益显著。

 

表1新旧工艺硬度、抗拉强度对比(CE均为4.1%)

工  艺序 号

原工艺

新工艺

硬度(HB)

抗拉强度/Mpa

硬度(HB)

抗拉强度/Mpa

1

186

205

197

236

2

191

212

198

238

3

185

211

201

241

4

192

215

202

238

5

189

218

195

242

资料来源:熔炼技术,编辑整理:洲际铸造

————————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于接到证明的一周内予以删除或做相关处理!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微信号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铸造吧:2356名粉丝

铸造人才.铸造技术.铸造订单.铸造资源

Ta们已关注【铸造吧】你呢?

由该微信公众账号抽取随机显示

铸造吧 欢迎关注铸造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