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那个最好的张惠妹又回来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2-24 03:57:08


2017年12月12日00:00,我并没有同双11时一样准点清空购物车,开启买买买的扫货状态。


反是守在音乐播放器旁,等着新歌的上线,然后开始循环阿妹的新专——


《偷故事的人》。



《偷故事的人》是继《阿密特2》之后让大众翘首以盼三个年头的新专辑,从一开始就吊尽人胃口:


10首新歌,同名主打「偷故事的人」词曲皆出自金曲歌后艾怡良,而情歌主打「连名带姓」则是和周杰伦的再度联袂。


好听的旋律,磁性的嗓音,尽显阿妹好听的中低音音区优势。


而其余歌曲,不光有林俊杰和Hush助阵的「身后」,有和艾怡良、徐佳莹合作的「傲娇」,制作团队更是集结了蛋堡、葛大为、元若蓝和小寒等优质唱作人,不可不说是强强联手。


作为至今仍然驰骋华语乐坛的天后级唱将,阿妹的凯旋,让所有人都无比期待着这次暌违三年的华丽蜕变。



01


在听歌的时候,我总是喜欢顺着时间线去听一个歌手,完整地透过他们的专辑和音乐乃至现场,去做出一些主观的划分来理解他们的音乐。


比如,我也把张惠妹的演唱生涯,大致做一个拆分,概括为两个阶段。


一是出道之初的大情歌时期,高度迎合着主流市场的视听品味。


从首张专辑《姐妹》开始,到加盟百代唱片发行的第14张专辑《STAR》结束,数百首歌曲里,诞生了张惠妹许多最备受瞩目的经典情歌,也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口水歌金曲。


那时的阿妹,又唱又跳时,快歌全然散发着少女最青春洋溢的活力与朝气;煽情动人时,慢歌又有着能够催人泪下的戏剧性魔力。


于是,前一秒可能你还沉浸在她「Bad Boy」里的轻吐槽,后一秒可能又沦陷在她唱「剪爱」时的回忆漩涡里。



二是化身阿密特的转型时期,追求音乐的高度和深度,在极致性上重塑了崭新的张惠妹新风格。


彼时的阿妹,改名原住民本名“阿密特”,并推出了一张极具跨时代的专辑——


《阿密特意识专辑》。


作为张惠妹的第十五张个人专辑,在当年的台湾金曲奖成功入围十项大奖,并勇夺了其中六项,备受业界好评。


在“一届中得奖最多的记录”,至今仍由张惠妹和五月天共同保持。



一个歌手如果想要在乐坛要立足之地,要么一直保持一种既定风格成为行业标杆,要么不断突破、不断改变成为王者


张惠妹毫不犹豫地走了后面这条路。


虽然在之后的专辑里仍然保留着自己最见长的妹式情歌,但收获了金曲奖的肯定,也让她更加大胆地开始了自己音乐版图的开拓,音乐类型逐步多元化。


演唱会大胆用“阿密特”命名单元,上音乐综艺时创造性地改编经典歌曲,在演唱会老歌新唱……


在浮躁的乐坛,创新和改变是很难得的。


走既定风格,在保持唱功的基础上啃老本,除了会有容易过气的焦虑,大多数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而转变,则注定着是争议与风险并存的,可能会饱受好评,但也会很容易地清洗掉一批受众,促使他们因不接受而脱粉。


从张惠妹到阿密特,可以看做是阿妹华丽开启的音乐生涯新纪元。



做“阿密特”,一做就是八年,所向披靡,不再有人质疑阿妹的唱功,也远远拉开了和同期出道歌手的距离。


但很庆幸,这样的“阿密特”,张惠妹最终依然选择了舍弃和再次重塑。


于是,有了第三个阶段:归来。


这张《偷故事的人》,恰让我们看到了张惠妹的归来:


一个不再局限于唱主流情歌的歌手,一个不再声嘶力竭飙高音的唱将。


她开始变得安静。

她缓慢打开了心房。

她逐渐有了更多独立意识的觉醒,情歌中多了很多个性,并开始通过浅唱低吟式的走心完成倾诉。


如果说当年的张惠妹是唱给大众流行和乐坛审美,那么现在的她就是唱给自己。


她缓慢拨开音乐的神秘面纱,踱步到了音乐的第三个阶段:面对内心,完成自我倾诉。不唱给世界,唱给自己。



02


2017年5月21日,是我喜欢张惠妹的第六年,但却是第一次去现场。


19点开场的演唱会,22点结束。



满满的三个小时,超过三十首歌,既有「开门见山」「血腥爱情故事」这样的阿密特式歌曲,又不差「如果你也听说」「我恨我爱你」这类的抒情慢歌。



不同风格的歌曲,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全然是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作品。


这些,你可以视而不见,但又不得不肯定这仿佛让人看到了张惠妹身上全面爆发的音乐能量。


所有人都站起来一起大合唱。

所有人都为之疯狂和流泪。


“乌托邦”本是一个“空想的国度”,但这样一个偌大的乌托邦盛世,却因为音乐一点点被张惠妹填满。


哪怕是路人,一场张惠妹的演唱会也能让你疯魔和呐喊。



而最值得称道地,则是随后的金曲串烧。


18张专辑,一张专辑一首歌,大屏幕的影像是专辑和歌曲名目,尽数盘点着张惠妹的部分代表作。


而现场的高歌,从15年到99年。


时光不能倒回,但经由歌声的追溯,记录下了无数歌迷的听歌回忆。



03


当我们说到华语天坛的天后,自是不可以避开张惠妹的。


三届金曲歌后,华语乐坛的最强音。


出道21年,无论原唱还是翻唱改编,她唱过了乐坛半数的情歌。


大街小巷所流行的曾经里,必定有那么一首张惠妹。


它可以是「听海」,可以是「火」,也可以是「我最亲爱的」。




1996年,受张雨生提拔,阿妹发行了人生第一张专辑《姐妹》。


尽管当时风格没定性,但“好歌+好制作+好声音”,推动了销量上取得的好成绩。


像一个三好学生一般,张惠妹就这样横空出世,便毅然拿下了超过一百零八万张的销量。


不但创造了当年台湾本地歌手的销售记录,也成功实现一炮而红。



次年由张雨生打造的二专《Bad Boy》,累计一百三十五万的销量,再度打破了97年台湾女歌手的销售纪录。



到1998年,也是张惠妹出道第三年,她获得了美国Billboard亚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也成为第一个被CNN专访并登上时代亚洲版杂志封面的台湾艺人。


这样的成绩,绝对是所有人都羡慕的。


而张惠妹的红,既具备了天时地利,又因为乐坛的稀缺性,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她的不容复制性。


人人都试图复制张惠妹的神话,但张惠妹的出现恰好证明了神话的百年难遇。



之后,更是借由一首首歌曲在华语乐坛收获了许多人的喜爱:


「站在高岗上」火遍了大江南北。


「我可以抱你吗」拓开了忧伤情歌单元。


和林俊杰合作的「记得」成了大hit。


「也许明天」是华丽的凤凰涅槃。


「我要快乐」则是平凡的确幸和满足。


歌无外乎心境,倒也寄托着歌手的情愫。



而成为阿密特之后,则是大多数印象更深刻的,张惠妹多了更多有爆发性和穿透力的作品。


在“梦想的声音”上,更是挑战了「青藏高原」这样的高难度曲目。



从演唱会造型到她唱歌的力度,越来越多淋漓尽致的呈现形式。



04


时间就像个旧小偷,兜兜转转的,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张惠妹亦是如此。


从当年懵懂的阿妹,到后来意气风发的阿密特,再到如今又一个新的自己,她一直都在音乐道路上成长。


偷来的故事,成了她的歌。

她的歌,又辗转成为我们的故事。


故事每天都上演,而歌也一直在唱。



听歌的人来来去去,唱歌的人走走停停。


当我们以为要失去那些最美最好的声音时,总有些永远不会离开。


至少,当我听见《偷故事的人》,我就知道张惠妹回来了一样:


那个偷走过往故事的人,又把崭新的故事带给了我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