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制”玉碗惊现民间,到底是价值百万?还是陷阱无限?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8-04 19:03:24

近期,不断有藏友说自己走了“好运”了,淘到了一个“乾隆年制玉碗”,网上询价过百万!


真的是捡漏了吗?




我们上周刚刚播出的《华豫之门》节目中,有对来自山东泰安的刘家印父子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儿子出去旅游遇到有缘人,聊得投机,就借钱买下了一个“乾隆年制的玉碗”,花费五万元!


随后父子俩在网上查询,说是自己的玉碗价值要过百万!



感觉要被“馅饼”砸中的父子,也不敢马虎大意,觉得要再去鉴定一下。于是网络上的公司,就推荐他们去鉴定机构做鉴定!鉴定结果是真品!鉴定费用花了3000元!



接下来,这个网络上的拍卖公司,就准备给他们高价拍卖了,说是能卖三四百万元!


那这对山东泰安的父子,真的是意外淘到了宝贝,捡漏了吗?听听《华豫之门》玉器鉴定专家张爱民老师怎么说?



“乾隆玉碗”到底是价值百万?还是陷阱无限?

《华豫之门》玉器鉴定专家:张爱民


您好,感谢您对“华豫之门”专家团的信任,今天我一定会给您一个非常客观的鉴定结论。


    首先,看你拿的这张证书!对于这家检测单位是否权威、或者与拍卖公司有无关联性,没有调查,咱们不作评论。



证书内容显示,它们使用的检测仪器是X射线荧光光谱仪,这是目前被广泛的用于对宝玉石类、贵金属类的结构成分测定,是科学的,一般也是无争议的。


    对于得出玉石成分是否符合某个历史时期特征的结论,须有权威的、系统科学的数据库作比对。



据我所知,目前,玉石领域没有这样的数据库,况且,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数据库,试想,玉石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甚至十几亿年,相对于清代到现代至多300多年的使用时差,难道玉石结构和成分会有明显的改变?更何况,自然界的玉石是多姿多彩的,没有人能找到一块完全相同的玉石,显然,这种结论是荒谬的、不科学的!



    清代晚期的结论,是依靠纹饰造型和制作工艺及老化特征来判断,这是眼学的经验判断范畴,该单位是否有此能力的专家团队,也不得而知。


    再看看这只玉碗,纹饰看似复杂,实际上是粗劣不堪,毫无章法;材料是品级低下的汉白玉石头,材料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工艺上也没有任琢磨的制作痕迹;减地部分的毛糙剌手的现象,是典型的腐蚀,而造成的表面肌理损坏。



    研究这只玉碗的特征,解析玉碗的制作工艺,应该是用固定模块的砂轮,在高速电机的转动下,迅速的车制出素碗的毛坯,然后在碗的表面浸上银光涂料,再粘上带有纹饰和文字的镂空不透水版贴,最后,将其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取出,镂空部分便会被腐蚀掉,文字和纹饰部分由于被覆盖,不受损减。为了营造器物的古旧感,在表面涂抹一些铁锈色和泥土,冒充出土痕迹。


    类似这种仿品,还有玉杯、玉瓶、玉璋、玉圭、与令牌等,在咱们节目海选中,一天能看到近百件,真心希望这期节目播出后,藏友们不再上类似的当!



 

   同时,我也支持刘先生拿起法律的武器,去向欺骗你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讨个说法!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