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愿你们的幸福如期而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9-04-29 09:50:59


时光悄然无声,一路匆匆过,

瑞雪欣然飘落,天寒好个冬,

此刻,

当我们感受到冬意渐浓的气息时,

也迎来了2017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

传周公选取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

定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

并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冬至阳生春又来。新的开始,祝大家平安如意!



冬至习俗


祭天祭祖

许多老一辈人至今依然将冬至祭祖看作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要在这一天向逝去的先人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在过去一年的庇护。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数九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冬至团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酿酒

  苏州地区尤其盛行。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喝羊汤

  山东地区较典型的冬至民俗,尤以滕州为盛。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冬日进补


入冬后,人们就开始“补冬“了。一方面进入寒冬季节,人为了御寒,需要能量。另一方面,冬天万物冬眠,顺应季节变化,人体自身的阳气也随之闭藏。这是为了来年春天的阳气升发,必须有足够的能量贮备。



所谓“补”就是补虚


然而,很多人知道补冬,却并不知道该怎么补、补些什么。 国家一级营养师、食疗调理师许少雄称,所谓的“补”,就是补虚的意思,趁着贮藏能量这个好时机,顺便调理身体,把发虚的部分滋补一下。



可你知道自己“虚”在哪吗?


可对于你的身体,你真的了解吗?下面几个问题,你答得上来吗?


  • 你的身体到底虚在哪里?

  • 是属于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

  • 是肾阴虚或是肾阳虚?是脾阳虚还是肝阴虚?是肺阴不足还是心阳低下?

只有弄清楚哪里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益。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阴虚的时候却吃了补阳的食物,只能产生火上浇油的效果;而阳虚了却拼命滋阴,有可能出现雪上加霜的结果。这都是没补对地方,导致强的更强,弱的更弱了。



滋补品并非人人适合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把目光转向了昂贵的滋补品,以为吃些虫草、鹿茸、人参、石斛才叫补,其实这些滋补品是有倾向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因此,要先搞清楚我们的身体处在什么状态、有什么问题再去进补。同时,进补与药膳密不可分。如果事先知道身体的问题,配的药膳才有针对性。


中医讲究千人千方,很少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生方子。所以,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食物或者中药材,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以“泄”为补  神清气爽



许少雄

国家一级营养师、食疗调理师


季节变换,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在大家都想进补的时候,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有的人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以泄为补也是一种进补方式,特别适用于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人群。



具体做法

先吃几次绿豆汤,清清内火,然后再吃羊肉;每周两到三次的萝卜排骨汤,既滋阴,又清内热;炖汤品的时候,加进几粒茡荠,保证口感的同时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就是中医学中的“清补”。总之,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进补的方式,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


炖汤时可加进几粒茡荠。


进入冬季后,我自己喝的茶也加进了部分绿茶。同时,萝卜、鸭肉、芥菜也加进了日常食谱中,辣椒、胡椒、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的量减了下来,这样吃下来,感觉神清气爽。




温补“上火”  补宜“养阴”



杨纪明

瑞来春中医门诊部执业中医师


入冬以来,每天的门诊都会碰到因为进补而出现问题的人。他们或进食参茸,或饮用四物汤,或煎煮姜汤,多为温补之品,出现了各种“上火”症状。


《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指出了冬季进补的原则以“养阴”为主。,面色潮红、有烘热感,手足心热,眼睛干涩,口燥咽干,喜冷饮,皮肤偏干,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大便干燥等。



具体做法

进补可选择滋阴清热、滋养肝肾的食物。瘦猪肉、猪皮、鸭肉、海参、墨鱼、甲鱼、龟肉、海蜇、冬瓜、赤小豆、荸荠、芝麻、百合、柿子、雪梨、苹果、莲藕、牛奶、银耳、黑木耳、燕窝、鸡蛋、小麦等。


药补可以选择燕窝、冬虫夏草、女贞子、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石斛、鳖甲等。




药补不如食补



陈红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我比较侧重食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具体做法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清淡,不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


同时,冬至气候干燥,为了缓解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我会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维生素B2多存在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另外,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等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然而食补也是有讲究的

跟风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


比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纳差;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而导致食物锐减、头痛和精神烦躁,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过度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此外,男性进补也要做注意


入冬后,男性应多食温性食品,少食寒凉食物,以颐养胃气。羊肉等温补肉类,可适当食用。值得注意的是,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会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不宜多吃。



养精蓄锐 调养饮食



曹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医师


在冬至,我自己的养生方法就是八个字:养精蓄锐,调养饮食。



具体做法

如何养精蓄锐?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疲劳,加强身体锻炼。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避免在日出之前锻炼,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尤其是感冒时候,很容易加重病情。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最容易吸引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因此,调养饮食十分重要。冬至的饮食应该合理搭配,种类多样化,建议以清淡为主,搭配温热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等,在抵御寒气的同时,保护脾胃,温补阳气。另外,也可以适当食用含钙的食物。



无论如何进补,不能忘记人体气血、阴阳等各方面的平衡,尤其是老年人,进补时应对自己身体情况、饮食禁忌有所了解。


另外,饭后不宜马上开始运动。饭后立即运动,会导致肠胃的消化过程受阻,久而久之,易引起更多的肠胃疾病。


冬季进补,小伙伴们学会了吗?

赶紧正确地补起来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