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之最“德化窑”赏析与鉴别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13:39:33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戴云山麓,盛产优质的瓷土。德化白瓷胎釉中的氧化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胎质致密,釉色洁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且光滑如玉,给人以玲珑剔透之感。

明 白釉溥及鱼人款坐岩观音像

高23、宽16厘米。观音头戴风帽,发梳高髻,顶有化佛。面庞长圆,神态慈祥。身披广袖长衣,袒胸饰莲花璎珞,腕戴玉镯,右手扶膝,右腿屈起,左腿盘掩,跣足呈跏趺状坐于镂空岩石之上。里外施白釉,身中空。背上部钤“何朝水”篆书葫芦形印章款,下钤“溥及鱼人”四字篆书方章款。

明代烧造的白釉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晶莹如玉,被誉称为“中国白”、“象牙白”。清代除烧白瓷外,还烧制青花与彩绘瓷器。德化窑产品精美,人物形象生动,神态逼真,特色鲜明。德化窑瓷器是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中一项重要的收藏,不仅有清宫旧藏的德化精品,还有一部分收购入藏的。

明 白釉渡海观音像

高45.2、宽12.7厘米。观音头梳双层螺式高髻,插如意花簪。弓形眉,双目微启,嘴角略带笑意,面容端庄恬静。身披广袖长衣,袒胸饰璎珞,腕戴玉镯,双手前伸,左手轻提衣角。下着长裙,跣足立于波涛之上。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身中空无釉,釉色乳白泛灰。

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胎体细密,透光度好,釉色纯净。以白色为基调,摒弃彩饰,更强化了作品不同凡响的超尘境界,使其在明代众多题材作品中,独具风韵。福建德化在明代晚期出现了以何朝宗为首的一批瓷塑艺术工匠。这件作品背后印有“何朝水”、“溥及鱼人”款,说明此像为何朝水的作品。何朝水是当时具有很高成就的艺术工匠。他的作品质感突出,注重神情刻画,具有超凡绝俗的气质。

明 白釉何朝宗款渡海观音像

高48、宽14厘米。观音头披风帽,顶有化佛。长圆脸,五官端庄恬静。腕戴玉镯,双手交于腹前,跣足立于波涛之上。釉色厚润,衣纹自然流畅。背后钤“何朝宗”三字篆书葫芦形印章款,款下刻楷书“奉佛弟子张胤清拜塑”。此件观音与何朝宗其他作品相比略显粗犷,或是一件受朋友之托的应景之作。

明 白釉观音像

高25.4、宽14.5厘米。观音螺发,插簪子,面部丰满,双目微闭,两耳垂肩,神态端庄。罩大披肩,披肩下为袈裟衣。坦襟,胸前戴莲花璎珞。腕戴镯,左手持经卷,右手挽念珠,跣足盘坐。

此观音造型、神态自然庄重,超凡脱俗。线条洗练流畅,衣带飘拂洒脱,有随风飘动之势。洁白的釉色,更增添了观音像的神圣感。

清 白釉骑狮观音像

高19、宽13.7厘米。观音头戴风帽,长圆脸,弓形眉,眼睛微睁,神态怡然。身穿袈裟,下着长裙,袒胸佩戴项饰,手足不外露,呈跏趺状坐狮子座上。狮子卧于岩石之上,卷尾吐舌,一副乖巧安静的神态。通体施白釉,身中空无釉,釉色白中泛青。

清 白釉坐岩观音像

高19.7、宽14.7厘米。观音头披观音兜,佩戴如意形发饰。长圆脸,双目低垂,眼窝圆形,口鼻娇小端庄。双手拢右膝,衣纹自然流畅,左腿盘掩。镂空岩石座低平,上放经书一册,身中空,里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

清 白釉观音像

高19.8、宽18厘米。观音头戴风帽,发髻高挽并涂黑彩,发丝根根毕现。脸长圆,弯眉细目,鼻梁挺直,樱桃小口,面相端庄宁静。身披广袖长衣,袒胸饰璎珞,腹部中间衣带交结。右手扶膝,左手自然垂放。左腿屈掩,跣左足跏趺状坐于蒲团之上。身中空,胎体厚重坚致。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底面有后加封闭空心用的锦布。

清 白釉童子拜观音像

高26.5、宽13厘米。观音长圆脸,弓形眉,双目微睁,神态怡然。右臂搭在右膝上,左手执长颈莲蕾,跣足游戏坐姿。莲蓬座出于波涛滚滚的江水之中,座腰雕刻莲花和荷叶。观音的左侧,江水卷起一叶莲蕾状小舟,有童子站立其上,双手合十,神态凝重,头微侧向,呈礼拜状。通体施白釉,身中空无釉,釉色白中泛黄。

这种头戴观音兜或者身披披风的观音造像以及弓形眉与下脸睑组成的圆形图案,无疑是晚明时期观音造像常见的式样。由于唐代以后,汉地造像逐渐衰落,而晚明时期以石叟和何朝宗为代表的匠师们在造像方面却取得了较高成就,所以这一时期的造像对后世影响很大。目前看来,有清一代的汉地观音造像几乎都多少受到了这一时期造像风格的影响。此像釉色泛黄,观音形象处理仍据明代遗风,然童子拜观音题材更多见于清代德化窑制品中。

明 白釉关羽像

高31.6、宽11.5厘米。关羽身着官府,头戴风帽,面庞宽阔丰满,两眉微皱,双眼微眯,正视前方,嘴角微抿,八字须,端坐石凳之上,给人以不怒自威之感。

三国大将关羽一生忠义双全,历来为世人所崇敬。儒家旌其忠义,列为武圣;道教以其神勇双全武功绝伦,表旌为三界伏魔协天大天尊;。在民众观念中,关公是战神、保护神、驱邪神、武财神和义气神,地位较高,故此关羽是德化窑瓷塑艺术的常见题材之一,其面孔塑造多神态威严,具有降妖伏魔之法力。

清 白釉关羽像

高26、宽13.7厘米。关羽头包巾,束巾缯带垂肩,卧蚕眉,丹凤眼,脸颊及唇周围有几处洞孔。内穿铠甲,外着长袍,腰系玉带,足蹬靴,一派威风凛凛的气概。汉族一般讲究宽袖大袍,关羽作为武将,作战打仗需要手臂活动方便,故特意在袖口处制作束襻,可将宽大袖口别进袖口之中。此像为前后模制,合模后局部再进行精雕细琢。

关羽以美髯飘逸而著称,此像嘴唇及下颌部位所留小孔洞即可用来安装长髯。德化窑人物塑像多以真毛为须。

         中国的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系,即青瓷系和白瓷系。据考古研究,青瓷的发现最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初期就有了,到晋代(公元265-419年)青瓷就发展得相当完美,而在宋代汝哥官定钧时发展达到最高峰,有专家认为青瓷是中国陶瓷的鼻祖,其实白瓷的发展更早。

据资料反映在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迹中,以及在安阳范粹墓出土的陶瓷中就有白陶出现。据科技分析,其胎质成分就是瓷土和高岭土,从而引证我们祖先早在夏商周时代就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烧陶和制瓷的国家。由于白陶器比一般陶器有着胎质坚硬、洁净美观和造型精致等优点,所以老三代的白陶多为奴隶主和贵族使用,大多是陪葬品。当历史进入西周青铜器时代,白陶才逐渐消失和隐迹。两晋后尤其是隋唐时期中原人口南迁,经过唐宋岁月的发展,明清德化窑产品形成独立的白瓷风格。

福建德化窑素以焙烧白瓷著称,其质感幼细,纯白色的色泽最能自然流露出高贵的品质,在阳光的辉映下细薄的白瓷渗透金光,其透明感和雪白的釉浆如同女性肌肤一样,被国外艺术家誉为“中国白”名冠天下。

德化窑早在唐宋时就已开始烧造青瓷和白瓷,到明代德化窑的发展已达到高峰,以生产白瓷闻名遐迩。德化白瓷的胎和釉浑然一体,温润如玉,其瓷和釉常呈“象牙白”、“葱根白”、“猪油白”、“建白”、“奶白”和“天鹅绒白”。明代的德化瓷最有名的器型是人物塑像,常见的有观音、达摩,也有八仙杯和花瓶,文房四宝和仿青铜器香炉等名重于世。到清三代时,德化窑因不受朝廷重视,产品大都是民间日用品,釉色常常白中泛青,除白瓷外也陆续生产一些青花瓷和五彩器等。

一般,瓷土和釉料中都含有一定的氧化铁,氧化铁经过1300度高温焙烧后,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但如果胎土和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含量低于0.75%,经过焙烧即会形成白瓷。因此,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不是将白色的呈色剂添加到胎土或釉料中,而是选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再经过加工,使其含铁量降低,在高温还原的氧化中,洁白的瓷胎加上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造出白度极高的白瓷,所以在白瓷烧造史上先后出现有“青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等白瓷产品。德化窑生产的白瓷是白而不青,还是由于含氧化硅和氧化钾,玻化程度极佳,胎薄釉片白,产品透光色呈粉黄,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德化窑在明清时大量生产人物瓷,如观音、、关公等,此时人文文化也得到全面的发展,许多制瓷作者往往在白瓷后面打有印记和款式,人物塑造表情生动动作健美,肢体准确线条细腻到位,衣着自然时代特点强,所以有藏家认为德化窑是女性瓷之说。

德化窑白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宋元时的刻划、模印和堆贴已达到较高的成就,明代德化白瓷的装饰又增加印花、贴花、划花和透雕,明末时还出现过釉下青花彩。印花纹饰大多是印模压印,所用图案仿青铜器纹饰较多,如饕餮纹、云雷纹等。贴花也叫堆贴,这种宋元常用的技法在明清得到广泛应用,如八仙杯和龙虎杯、狮耳炉和蟠龙瓶等很有特色。刻划技法是德化窑的传统刀法,到明代时一些花卉刻划篦纹就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刻划精细的文字和诗词等,这种技法和长沙窑文字纹饰有同工异曲之妙。透雕装饰是德化窑在明晚期时的新工艺,做工精致,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在考古中发现的透雕套杯、透雕熏炉、透雕笔筒和透雕的瓷狮子都非常别致,有极高的工艺审美价值。到明清时德化窑的各种装饰又有新的发展,如有色釉、电光水、镶金线和点釉等,到民国时德化窑基本不烧釉下青花瓷。

德化窑的款识早在宋元时就已出现,先用毛笔写在瓷上,由于颜料含铁高故在釉下呈酱色,经常出现在碗内、盒底和盒盖上,多以姓氏和年月为主。到明清时不少瓷器都压印有作者的姓名,如何朝东、张寿山、林朝星、张翁、文荣、陈念山、林子信等等,字体有篆书、楷书和行书。也有堂号款和地名款,如心荣、山人陈伟、福建德化制造、福建德邑等等。青花书写款较少见,以画代款在明末清初较多,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等等。记年款多是白瓷祭品,如在德化县香村寺中一对五彩九龙瓶,上书“康熙25年,德化县知事鄞县范正辂选制”等等。印章款从清朝开始比较盛行,如何朝宗、林捷升制、许云麟、珍和金记等等。

鉴赏宋元明清时期德化窑青白瓷,首先器物造型简朴实用性强,结构线条流畅做工细致,装饰图案讲究胎体厚薄不一;外销器型胎薄,装饰图案精细胎质密,也有胎质较松看上去似有温度不够的感觉。釉较厚或积釉处微泛青色,上部釉面均匀下部釉层较厚,少数出现汗珠状积釉并有冰裂现象。有扣烧或口朝下出现的芒口,有粗支圈点痕,有些白瓷下底及单件器物有砂。器型以手拉坯和模印为主,雕塑较少,器物接口处的处理较精细,接缝处几乎看不见,特别是外销器型最为突出,时代特征较明显。宋初的器物具有较强的唐代特征,器型丰满尤为瓶类最为突出,造型厚实;元代讲究精细小巧,大高足杯尤为体现马背民族的文化;明清以纹饰丰富为主,产品质量高,做工精确而随意,雅俗共赏。

“象牙白”瓷的鉴赏应注意:

1. 产品造型厚实丰满,装饰部分讲究自然大方,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德化窑独有的中低温材料配方,是闽南周边窑场乃至景德镇窑生产的白瓷所不能相比的。

2. 釉层均匀莹润玻化好,釉色白中微闪黄色,似象牙色犹如凝脂。

3. 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其他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

4. 瓷雕品有个性风格,许多器物在不同的位置上压有作者的印章,以及年号款和地名款等,有些产品壁内可见印装合缝的痕迹。

“猪油白”瓷的鉴赏与“象牙白”瓷的特点大同小异,主要是:手拉坯或捏塑接口处过渡流畅。胎体细腻,胎质坚硬,釉层均匀,釉面莹润玻化好,釉色透光折射犹如油脂,这种滋润油脂感是釉面所独有特征。其工艺与“象牙白”瓷一样,叠烧器物内壁有支钉痕迹,器物足底有谷壳或匣钵砂的痕迹。

“葱根白”主要是民间日用瓷。传世较多都是一般的瓷器,如碗、盘、杯、碟、钵、盅、盒、壶、小罐、西洋工艺瓷雕、人物瓷雕等。特征是造型丰满结构严谨,细部装饰精巧。胎釉结合紧密,胎色白质地坚硬,釉色洁白如葱根。许多日用器留有明代窑工刀法痕迹,真正的雕刻痕迹最为明显和突出。

清代的德化窑基本延续明代的器种,中晚期的瓷器较为普通,许多器型直接用青花瓷器型,雕塑风格与明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头饰、胸饰、首饰等的变化,以及花纹线条讲究刀法锋利。老道光洁,大件器物以手拉坯为主,雕塑以模印后再细雕,胎体厚薄不均但时代的特征较强。胎釉结合紧密,有“糯米胎”现象,中晚期主要以质地坚硬的还原瓷胎质为主:釉色清白莹润度一般,釉中钾高易见,还原瓷釉色微泛青在积釉处较为明显。器底有清代装烧工艺的特点,釉和底有细砂痕。

民国时期德化窑白瓷造型粗糙、笨重,器型搭配一般,艺术效果较差;但雕塑工艺仍有发展,雕塑作品不亚于明清时期;其次胎中杂质较多,质地较暗实,釉面呈灰青白色;制作方式由初期的陶模成型发展到晚期的石膏模注浆成型,成型方式的不同留有明显的时代制作特征。



 

高品质藏品咨询:QQ:948946716

咨询电话:李经理13543084212(微信)

澳门公司地址:澳门中华总商会17H

珠海公司地址:珠海市香洲区拱北竹林酒店三楼东方典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