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朗读者|“舌尖上的朗读者”(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6 01:21:24

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尤为普遍。在这一天,北方人会吃饺子庆祝,南方人爱吃汤圆来添岁,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母亲会做一手好汤圆。我是吃着母亲做的汤圆长大的。

    每逢年关将至,母亲便会拿一些糯米加适量大米,盛在盆里用水泡着。泡上约三两天,母亲再将它们端到石磨旁,由父亲推磨,她用一把长勺子,一点一点舀出盆里已泡得软熟的湿米,往磨眼里放。随着石磨的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稀溜溜的米粉,便会从上下磨盘的磨齿结合处,源源不断地溢出来;而后顺着磨槽的出口端,流到下边搁着的布帕上面。布帕下边是一只盛着草木灰的竹筐——草木灰可以慢慢吸收米粉里的水分。当米粉变得将干未干时,母亲就开始动手做汤圆了。

    母亲先将烤熟的芝麻或者花生米,配以白糖或红糖,做成馅料,装在碗里。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用手把粘而软的米粉,搓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若干坨;然后拿一坨置于掌上,轻轻拍成饼状;再用小勺从碗里舀一些馅料;接着,像变戏法一般,双掌揉啊揉啊,很快便揉成一只浑圆饱满的汤圆。母亲手上巧而麻利,片刻功夫,便会揉出可供一家子吃上一顿的汤圆。

    当一灶膛熊熊的柴火,让一锅水 开始沸腾起来时,母亲将揉好的汤圆,一只一只轻轻放入水里。汤圆先是沉入锅底,母亲为防止汤圆粘连在锅底,便用一把长柄的汤勺,小心地搅动汤圆。汤圆都下锅后,火势稍稍减弱,慢慢煮上一阵,一只只汤圆便渐渐浮上水面;继续煮上一会儿,便可以出锅了。

    母亲给我们全家每人,舀上满满一碗煮熟的汤圆。我常常是筷子未动,馋水先流。夹上一只热腾腾的汤圆,放嘴里那么一咬,粘而滑的汤圆破口处,一股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馅料,顿时喷薄而出,那满嘴的甜滋滋的味儿,竟将那些日子里的苦涩,荡涤得无了影踪。

作者简介

    向墅平,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家庭百科报》常年供稿写手、《文苑》签约作家、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全国多家刊物。有作品入选《2011-2012中国诗歌选》、 《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短散文》等书籍。

朗读者介绍

    姚舒婷,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7级学生,校广播站成员。朗诵是本命,喜欢唱歌,也喜欢主持。2018年的愿望是希望考试都过,父母都好,世界和平。

 

微感言

    冬至夜里的一碗热汤圆,治愈和温暖了人们的胃。虽然缺少了过去吃汤圆的仪式感,但那香甜的滋味却依旧想念,等到汤圆一出锅,仿佛只要将它们吃下肚,就能拥有神奇的法力,保佑我们安安稳稳过完整个冬天。

猜您喜欢:

医大朗读者 | 双语天地:别丢掉

医大朗读者 |

医大朗读者 | 室友情——刚好遇见你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背景音乐:山外小楼夜听雨(钢琴版)

朗读者:姚舒婷

配图/文案/音频录制:张雅欣

音频后期:李宇鑫

编辑:郑博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