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营销:政策是助力,存亡看市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6-20 10:25:23

鱼跃制氧机

 

近日,随着“规划”的出台,各项利好政策从各个方面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供的扶持。政策扶持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外在推动力,但真正决定企业存亡的,还是市场。产品竞争力的强弱,依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我国的情况不同,按照某些业内人士的说法,在大型医疗器式领域,除了HIFU技术外,本土产业再无其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此类似的各个环节缺陷,最终体现到终端,造成产品竞争力弱,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要是通过同样的定额、定量政府采购的方式优先选择,那就是“扶弱”。一方是持强,一方是扶弱,其后果如何可想而知。何况医疗器械营销产品的效用及安全性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不能认为医疗机构大量使用进口设备就是歧视本土产品,就是没尽到扶持的义务。毕竟人命关天,一味的“抑强扶弱”非但于事无补,且会扼杀本土产业生命力。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生产企业所寄望于那种近似倒退的行政支持几乎不可能重新出现。一个市场行为主体存在的前提,就是有能力对市场所要求的基本因素,包括成本、原料、劳动力、商品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符合价值规律的组合。这是基本的生存能力,必须经市场检验确认。

 

 

  影响医疗器械产业的六大因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整体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医学模式和医疗方式这几项因素,都不是政策调整所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却又直接关系企业存亡命运。医疗器械产业被视为福利行业,那制药业该不该算福利行业,医用橡胶及医用金属生产加工行业算不算福利行业?

 

 

  医疗器械营销行业始终处于供应链的中段,其生产和流通牵涉诸多领域,这种福利性的处理方式,覆盖面应多广,穿透力应多深,都是很不容易操作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会在诸多环节产生混乱。政策干预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市场精神相悖的。对于欧洲与日本的所谓变相产业保护,我们必须明白,此类发达国家产业化程度较高,同时技术生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政府采购时,可以在充分保证性价比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本土产品。这可以称作“持强”。

 

 

生产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与科研能力落后,才是造成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存压力的根本原因。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苦的市场整合,而绝非一纸政令便能改天换地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其枉费心机沉迷于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政策扶持”的幻想中,还不如尽早实现内部挖潜,结构优化,争取在市场上立稳脚跟。在克服关税保护作用的局限性,克服由于产品技术标准差距形成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产品出口能力产生的限制,提高医疗器械监管水平,建立必要的产业风险资金,引导产业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等方面。

 

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企业还需抓紧自身的发展,着眼于产品研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销售能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