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小鲜,《舌尖》班底又一力作,《小海鲜》燃爆你的味蕾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8-12-14 18:28:17


深夜,饿着肚子,点开了一部美食纪录片,真要命。


讲真,一晚上都没睡好。



这部片子是《舌尖2》剧组原班人马制作。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就连配音也是熟悉的那个声线。




豆瓣8.4,但看过的人极少。

先看一下画风,原来饿疯的不止我一个。




它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做——

《小海鲜》




片子刚开始,一波观众就因为这个熟悉的声音而口水横流。

不怕笑话的讲,我也是!


镜头、色调、构图......

那就更不用说。

随便先上几道小菜开开泥萌的胃。

碳烤生蚝




清炖梅童鱼




盐水缢蛏





片子分为上下集,每集25分钟左右。

上集——《讨小海》



“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物产丰富,人们采集、拣拾、培育、捕捞,只为获得一种价格低廉,但久食不厌的小海鲜”。这也是浙江一带“讨小海”说法的由来。



作为《小海鲜》系列纪录片的上部,短短25分钟,随处透露着当地人“讨小海”的艰辛和劳作。


上集说的就是劳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8万公里的海岸线,物产丰富、生态多样。



卢老汉和他的同伴撑着的是一千多年历史的捕鱼工具——拗罾。

一条船,一双手,一天的劳作。

这种简单的捕鱼方式就叫做:讨小海。





6月休渔期,下海捕鱼不被允许。

林萍一家要为餐桌寻找其他食材。





佛手韧劲十足,有丰腴的牙感。

在所有的讨海方式中,采佛手属于风险最高的一类。



在舟山渔场,鱼类几乎消失,虾蟹却异常旺盛。

老方拖着脆弱的身体最后一次下海。



他的儿子即将接替老方。

成就一名船长,意味着几十年的孤独和颠簸。



春节前后,是蛏子上市的高峰。

1000多名职业挖蛏人分散到蛇蟠一带的万亩蛏田。

丁素翠带领的挖蛏队被叫做“素翠班”。


他们凌晨出发,三个小时的路程早已冻僵手脚。


但大部分挖蛏人和丁素翠一样,享受着劳动与收获的快乐。



下集——《烹小鲜》


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味道”↓


家的味道可能就是那一碗农耕小憩后的红烧青蟹,清润肥美的蟹肉正如二人温馨的爱情。




与上集相比,下集说的更多是情意。

一千户人家就有一千个味道,小海鲜也传达出人生百态和聚散悲欢。

叶娃不适应大城市的节奏,回到家乡当渔民。

她和丈夫开了一家网店,出售父亲养殖的青蟹。




这样的台词,不用吃也知道是什么味了。

“蟹膏如腌好的鸭蛋黄,色泽红亮,丰盈油润,半透明的胶质颗粒,在齿间爆裂,略带腥味的鲜香,瞬间达到巅峰”




大海鲜饱眼福,多吃腻口。

小海鲜饱口福,久食不厌。




为了能让外孙不挑食,外婆可以花上一个月的时间腌制酸爽可口的泥螺。




美味和爱一同发酵,时间让乡愁更加浓郁。




小身材,大味道。

小海鲜总能让食物活色生香。

周家奶奶的一百岁生日宴上,小海鲜也是主角。




一碗海鲜面,融合西北的面条与东部的海鲜。

面条爽滑,汤汁清亮,浇头精彩。




儿女团聚,母亲不惜穷尽手艺,操办一台海鲜大戏。




一桌寿宴,丰足、团圆、福寿。

这大概是所有中国人对家的祈愿。




家的味道,藏在记忆深处。

连接起故乡和别处。



时空阻隔的久远。

这种记忆反而愈加清晰和强烈。

 

商务合作   请加微信 bayarealife_chat

敬请关注

旧金山,硅谷华人最实用的资讯平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