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识人知事——结题大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8-07 01:47:43

Salutations.

久别期年。

为自己当初的一腔热血和一时冲动买单。一年前,立下的壮誓豪言犹回响在耳,初时的雄心壮志却再难抒。一项课题,一年努力,却也终于在今天划上句点了。只可惜,还是投入得太少。想一想,去年11月20日的一篇推送,今年的一篇问卷星调查,以及以下这篇,熬了通宵,一个人拼尽全力敲出来的这篇研究报告,最多再算上零碎的思考时间,便几乎是准备它的全部了。想来很是遗憾。如果再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充足的时间和全身心的投入,我一定会做得比这次更好。可惜,这次也就只能如此了。

现在回头看看这篇结题论文,自己一个人一晚上赶工的成果,实在是粗制滥造敷衍得可以。然而,作为课题结题的最后一个阶段——成果展示,我还是最终选择了以公众微信号的形式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处理。有始有终。感谢每一个认真读完的人,感激能为此提出宝贵意见的人。也希望能够以此引起各位对公共历史博物馆资源的重视,让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以下。正文。


格物以致知——关于历史博物馆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一、研究缘起和目的

(一)研究缘起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历史向来不应该被人们遗忘,那些来源于我们祖辈代代相传的珍贵回忆和灿烂文明也更应当被永久地留存,珍藏。然而,历史博物馆,作为连接古今的重要文化载体,却时常难以发挥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课题组想要经过调查公众对于历史博物馆的认知程度,整理、分析出现代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提出的一些建议,同时结合历史类博物馆的访客情况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为历史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研究目的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历史博物馆对社会公众起到的教育作用,也希望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通过在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自觉继承并发扬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二、研究思路及过程

(一)研究问题

研究小组提出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历史类博物馆难得高关注度的现状,考量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本组将该问题分为三个分课题研究。

① 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

② 历史类博物馆的展览情况及访客情况

③ 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思路

历史博物馆本是一项优秀的公共资源,然而因其实质上的“小众性”,使博物馆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在社会生活中应起到的教育启发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呼吁社会公众提供对历史博物馆的关注度,提高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课题组将通过分发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主要获取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程度及访问次数,参观过后的感想,甚至对博物馆参观规则的了解程度等数据还将进行一些文献考证,对比研究几座历史类博物馆的参观信息和展览情况,分别分析出馆内藏品及展览质量对于访客数据的影响。最后将结合以上数据和相关专家意见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主要就社会公众(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调查一般情况。出于环保和效率的考虑,在问卷调查上,我们选择采用网络问卷,预计样本200份,实际回收222份。

问卷包括四类基本问题: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年龄层次及受教育程度),对博物馆的基本认识及个人的参观情况,对博物馆的参观及展览形式的看法,对博物馆提出的些许建议。

  本次课题采用此种研究方式,可使得课题组获得相对较多的样本,使结论更具说服力。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足够多的选项,基本涵盖被调查者对问题的所有回答。

2、对比分析法

由于作为比较对象的三座博物馆在展品层次,社会地位及受众群体上有较大差异,可为研究“提高馆藏文物质量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影响”问题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然而,博物馆官方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访谈,课题组的数据获取主要来源于官网及其公众微信号信息,数据在精准性上或略有偏差。

3、个体访谈法

   “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这一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具有较强主观性,仅仅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很难获取最具体及有用的回答。为弥补在该项数据上的不足,课题组划分年龄层次,在校园内及其他公共场所对不同年龄层次人士进行了更具体的访问调查。

4、文献研究法及专家咨询法

   通过一定途径寻找到相关专家的帮助,并搜集了大量有关历史博物馆职能和功能的文献资料,对4篇学术论文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及选摘。

(二)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问卷包括四类基本问题: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年龄层次及受教育程度),对博物馆的基本认识及个人的参观情况,对博物馆的参观及展览形式的看法,对博物馆提出的些许建议。

 本次课题采用此种研究方式,可使得课题组获得相对较多的样本,使结论更具说服力。课题组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足够多的选项,基本涵盖被调查者对问题的所有回答。

2)调查数据统计及相关数据分析

分课题一: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

1、您的性别是?

 

2、您的年龄是?

 

3、您的受教育程度为?

       由于网络调查问卷的局限性,对比第二第三问数据,可知受访者大多为在校高中学生,仅有少部分为学历在大学以上的成年人。课题组根据此数据可做出总结,受访者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属高素质人群;然而我们缺少了解的低素质人群中对博物馆的了解又会是怎样呢?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收取的门票费用并不算高,甚至许多博物馆因肩负起社会公共教育的职能而向公众免费开放。可以说,博物馆的实际存在意义,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温饱等生活基本条件的追求。我们由此亦可推知,低素质人群对历史博物馆的关注度只可能更低。由于在本次调查研究中,课题小组没有更多的精力和篇幅再进行此类研究,再次不作更深入讨论。

4、您参观博物馆的频率为?

 




  在此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按照小于或等于三个月一次为“频繁”,大于三个月至半年一次为“较频繁”,半年以上至一年一次为“较不频繁”,一年以上一次为“不频繁”的标准划分,只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频繁参观博物馆,半数以上被调查者较不频繁或不频繁参观博物馆,由以上历史博物馆参观情况可得出有关博物馆现状的一条分析:博物馆在公共生活中远没有发挥其社会作用。

5、您参观博物馆的原因是?

 


“个人爱好、扩展知识面、切身体会历史情境”三类因素统一划归到“自愿参观”,将“学校或单位组织的活动及旅游时的景点”两类因此划归为“非自愿参观”,则由数据我们可看出,超过半数的受访群体认为其参观博物馆的原因为“非自愿参观”。这样的数据亦可以说明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及了解度仍然不足。

6、您对博物馆的参观规则了解多少?


 

由这项问题的回答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绝大多数的受访群体基本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则,但大多数人对博物馆的参观规则并不了解,例如在博物馆内拍照禁止使用闪光灯,入馆参观要行为举止得体,不能大声喧哗追跑打闹等,另仍有极少数人不了解也并不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则。

分课题二:历史博物馆的展览情况及访客情况分析

1、三座博物馆参观展览情况对比分析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并依照一些官网数据,我们就三座不同层次博物馆进行横向比较,并结合访客意见得出相应结论。

参观信息/博物馆类型

 

深圳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俄罗斯冬宫(艾尔塔米什)博物馆

等级

市级

世界级(中国国内)

世界级(欧洲)

年均参观人次

100万人次

1506万人次(作为旅游景点未进入排行榜,实为世界第一)

288万人次(居世界第十三)

常设展厅

新馆:

古代深圳

近代深圳

深圳民俗

深圳改革开放展厅

儿童馆展厅

旧馆:

海洋生物

野生生物

书画馆、陶瓷馆、玉器馆、金银器馆、青铜器馆等14个展馆及外朝前三殿、内廷后三宫、内廷养心殿、内廷西六宫、内廷外东路五个区域内诸多宫殿

 

古希腊部

罗马部

俄罗斯文化史部

古钱币部

西欧艺术部

350个展厅

 

馆藏文物

珍贵文物有元龙泉窑青釉褐彩连座梅瓶三段区段式神人纹镜龙泉窑褐彩连座梅瓶鸟纹鼎、玉石猪龙双兽首玉石雕等,共约2万件

 

 

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

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

2017年内流动展览信息(至今)

2016/12/30-2017/05/03 藏传艺术精品展

2017/03/17-2017/06/21 道教主题文物展

2017/10/01-2017/10/22 吴地雅事——无锡博物院藏文氏一门书画精品展

2017/09/12-2017/12/12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

2017/11/03 -2017/11/12 “御苑菊华菊花展(寿康宫)

2017/09/29 -2018/02/28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斋宫、诚肃殿)

2017/09/28 -2018/01/03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神武门)

2017/09/26 -2018/02/28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永寿宫)

2017/09/15 -2017/12/14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

2017/09/06 -2017/12/05赵孟頫书画特展(武英殿)

2017/05/23 -2017/07/02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斋宫、诚肃殿)

2017/05/09 -2017/08/13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午门西雁翅楼展厅)

2017/05/06 -2017/07/26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武英殿)

2017/04/11 -2017/05/31 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永寿宫)

2017/04/11 -2017/07/02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午门展厅)

2017/03/17 -2017/06/17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午门东雁翅楼展)

 

2017/10/26-2018/01/14 新闻和革命:1917——1922出版物集合

2017/20/26-2018/02/04 1917年的冬宫博物馆(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特展)

2017/09/30-2018/01/14 圣地正道宗教展览

2017/06/17-2018/01/10 纳菲塔尔莉王后木乃伊和王后谷(都灵博物馆巡展)

2016/10/23-2017/12/31 19世纪德国和奥地利绘画展(来自亚历山大·冯·施蒂格里茨男爵府邸)

2017/03/15-2017/12/31 纪念《退位宣言》颁布及临时政府建立特展

 

 

游览形式

基本为自行游览,有导引图

基本为自行游览,有导引图,可由导游带领并租用讲解器

基本为自行游览,有导引图,可由导游带领

2、访客情况



由以上两项内容可以对比出,由参观人次数据可推知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在极大程度上与博物馆自身展品及展览质量有关,是否能为参观人群提供合适的参观方式也对访客数量有一定影响。而其中文物古迹和建筑复原是博物馆最能够吸引公众的因素。由此可得出结论: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供对博物馆的展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提高布展水平,为公众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参观环境。

分课题三: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研究


由以上两项内容可以对比出,由参观人次数据可推知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在极大程度上与博物馆自身展品及展览质量有关,是否能为参观人群提供合适的参观方式也对访客数量有一定影响。而其中文物古迹和建筑复原是博物馆最能够吸引公众的因素。由此可得出结论: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供对博物馆的展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提高布展水平,为公众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参观环境。

2、个人访谈实录

访谈主要就一项问题展开,即“为历史博物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课题组随机选取来自学校的同学及老师,以及公共场所遇到的社会人士共10人,并综合统计分析了他们的回答。

①博物馆可以通过制造各类文创周边产品的方式向年轻人推广——“不仅让公众走进历史博物馆,而可以使历史博物馆走向公众”

②博物馆可将对展览的宣传重心从主题展览的转化为展品的宣传,可以增加对具体展品的介绍,使之清晰详细,并在必要时配以专业讲解员辅助。

③博物馆应当在保证提升自身质量以入馆人数之时,同时规范对游客参观行为的管理,通过工作人员提示及撰写标语的形式向公众普及参观守则,以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服务大众。

 

五、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由历史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得知,社会公众对历史博物馆的关注度远远不足,而博物馆自身也未能完全发挥出其处于新时代的教育职能,这与我们进行调研的预期基本相符。通过本次调查研究,课题组基本得出以下结论:历史博物馆应注重提高自身馆藏质量,改变展览形式,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吸引公众,让更多人认识到博物馆的作用,愿进入博物馆参观;同时博物馆方面也有义务向公众普及参观守则,使参观人士能够基本遵守参观守则,文明参观;最重要的,应是要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达出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发扬并传承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理念。



论文的正文部分到此结束。最后还有一点点个人的心得总结。

首先,就课题内容而言,自己感觉到的不足之处,大致有四个方面: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得知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规定拒绝接受私人采访,因此有关参观情况的实际数据,我们不能通过最初预想的实地走访考察获得。我们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网络搜寻获取数据,然而由于部分数据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导致我们的实验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②我们的调查对象样本存在局限性。由于问卷的传播基本局限在校园内,且大多数填写者为高中学生,因此通过样本获得的数据不完全具有社会广泛性和普适性。

③身边很难找到相关专家资源。这让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难以开展。(但好在,最终通过各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位愿意提供帮助的专家。)

④由于经费报批在学校各部门受到重重限制,有关经费实际上难以使用。前往故宫的实地考察未能成行,而前往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实地考察的费用也完全是我们个人支出,也希望能有更完备的政策来支持小课题研究的进行。

对于我个人而言吧,应该说,这次小课题研究遇到的许多挫折,真的让我步步成长。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跟我有相同的体会……初时极兴奋,在引路人的牵引下,走向了庞杂的信息海洋。然后面对海洋却不过手足无措,一筹莫展,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真正帮你拉出一条线索,教你去平这一片海。一切靠自己。11个月,没有经费,没有模版,没有专家,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只有满脑子难以付诸实践的想法;低声下气,跑上跑下,事办不成,作业放弃,熬夜肝稿,却依然这么苦熬着完成了。受了很多嫌我多事的气,也挨过很多被责骂质问的委屈,年少气盛的骄傲一文不值。也终于明白何为“无知即重罪”,尽管公务员的报批流程我一无所知,我还是必须忍着一切轻视去慢慢了解。“从来没有人教过我,所以我不会。”不能成为理由,因为我是课题负责人,我决心要做了这件事,便没有退路。

最后的最后,依然要说那句我曾经跟身边人讲过很多遍的话:我从不感谢苦难,因为或许苦难带来的伤害会渐渐消弭,伤痕却很深,即便愈合也难以消除。要感谢,一如既往还在坚持,没有放弃的自己。

感谢所有陪我走过这一年的人,相关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周奇老师,我的指导老师深圳外国语学校历史张老师,我的课题组成员高三(2)班王同学,高三(13)班贺同学,以及校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

感恩。愿共勉。



很遗憾,上次答应大家的相关展览规则的推送估计是没时间做了。若在高考之后,我还能够有时间,有机会,会把这个公众号重新打理起来,以后可能会作为不定期走访各地博物馆的感想和博物馆介绍,愿意了解的朋友,欢迎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