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全球第一阵营,埃斯顿机器人的全面进阶之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14 09:24:01

自动咖啡机器人
受疫情全球化影响,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均出现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从2019年财报和今年已经公布的前两个季度财报来看,除了中国市场表现尚可外,其他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2019年财报显示,ABB机器人和离散自动化订单32.62亿美元,下降11%;2020第二季度,发那科机器人部门订单金额为439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2%;2020年二季度,库卡实现营收5.4亿欧元,同比下降32.1%;2020年3-8月期间,安川电机机器人部门营收为653.96亿日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9%,盈利24.86亿日元,较去年暴跌36.7% 。

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头部厂商颓势难挽的背景下,2020年至今埃斯顿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50%以上,预计全年出货量达到5000-6000台。从具体业绩来看, 2020年Q1-Q3,埃斯顿实现营收17.63 亿元,同比增长82.23%;归母净利润8542万,同比增长48.96%。

基于多年深耕机器人领域中形成的技术、产品、资源优势,按照目前“进击速度”,埃斯顿执行总裁诸春华表示,埃斯顿或将早于2025年迈入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阵营。

在“强敌环伺”“内外夹击”的局面下,埃斯顿距离成长为全球巨头还有多远?

提升毛利率,走中国“发那科”路线

提及工业机器人本体,大部分人脑海中涌现的第一个词基本上都是:不赚钱。库卡2017年净利率仅为2.5%,最高的发那科2017净利率也只有25%,这一点在部分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中更加明显。由于起步晚,核心零部件不自主,又缺乏规模优势,导致国产厂商生产制造机器人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盈利,是活下来而后讲好国产替代故事的基础。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2020H1,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分别为29.63%、30.39%、31.07%、35.42%,毛利率逐年攀升。诸春华表示,这主要是埃斯顿全产业链布局模式、核心零部件高度自主化、规模效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All Made By ESTUN”的战略推进下,埃斯顿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高达80%以上,在全产业链布局模式下,埃斯顿拥有较强的    成本管控能力。至于规模化效应,这是制造业降本增效的铁律,目前埃斯顿已经成为国产出货量第一的本体企业。

如果将埃斯顿近几年毛利率水平与“四大家族”对比的话,不难发现埃斯顿毛利率高于库卡、ABB,与安川不相上下,并努力向发那科靠近中。事实上,发那科维持高毛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全产业链布局的生产模式。

某种意义上来说,埃斯顿与发那科发展路径也是相似的,均从数控系统起家,而后发那科发展为工业自动化、机床、机器人三大业务协同;埃斯顿则培育出了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大核心业务。这种协同效应进一步带来了规模效应,降低了研发和制造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增强了二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而与发那科通用市场征战的策略不同,埃斯顿走的是通用+细分的市场发展路线。诸春华向「高工机器人」表示,埃斯顿2020年实现业绩大增主要是来自前期对细分市场的培育。目前埃斯顿在折弯、光伏、压铸等细分市场中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折弯领域市占率为70%以上,光伏排版领域市占率达到90%以上;此外今年3C、锂电、智能包装等行业也对埃斯顿业绩产生了较大贡献,带动了公司六轴机器人、SCARA大量出货。

更不容忽视的是,埃斯顿今年在焊接领域中取得的高速增长。对此,埃斯顿在2020H1业绩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德国Cloos公司的并购重组,为公司业绩的增长带来积极影响。”据诸春华介绍,2020年至今埃斯顿焊接机器人出货量也突破千台,实现了快速增长。

与Cloos的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中,一方面埃斯顿通过嫁接Cloos百年焊接技术,实现了双方产品融合,埃斯顿焊接机器人在速度、精度、性能等指标上均得到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30%;另一方面,在焊接机器人领域实施的“双品牌”战略亦将助力埃斯顿对焊接市场展开“全面包围”。

Cloos为全球机器人焊接领域的领军企业,特别中厚板焊接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拥有世界一流的客户,即将发布的Cloos品牌弧焊机器人将瞄准中薄板高端市场。

走向“正面战场”

对于埃斯顿来说,无论是折弯、光伏还是压铸等细分市场,行业领头羊地位基本稳固,要跨入全球第一阵营,必然要走向汽车领域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汽车制造业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的发达程度,进入汽车主机厂更是国产工业机器人全面崛起的象征。

由于汽车生产对节拍、精度、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汽车主机厂中工业机器人存在明显的品牌壁垒。为一步步渗透进入汽车主机厂,“曲线救国”是埃斯顿目前主要应对策略:首先在汽车零部件厂商及一二级供应商中打开局面,其次凭借稳定可靠的产品及高性价比优势进入国产汽车厂商中;最后进入外资品牌汽车主机厂。

诸春华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几年,埃斯顿机器人将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基于本土作战,埃斯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提供及时完善的售前、中、后服务;其次,公司将积极加强与产业上下游客户的战略性合作,通过技术、商务合作模式,构建埃斯顿产业生态链。

迈向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阵营

要进入全球阵营,就要善于利用全球资源“武装”自己。目前美国微型伺服驱动器、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和医疗康复机器人厂商BARRETT TECHNOLOGY、运动控制知名品牌英国TRIO、德国焊接机器人Cloos等企业均成为埃斯顿“麾下干将”助力其实现全球业务拓展及资源整合。

不仅如此,2020年7月24日,埃斯顿发布近10亿定增预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通用技术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纷纷入局。诸春华认为,这既是对埃斯顿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埃斯顿未来发展的长期看好,坚定了埃斯顿做世界级机器人企业的决心与信心。更为关键的是,以上资金及企业入股埃斯顿,将形成巨大的协同效应,在各大资源充分整合下,将大大提升埃斯顿品牌力,助力埃斯顿机器人渗透至更多超级工厂应用中。

当然外部资源只是其一,埃斯顿亦深刻认知到目前公司与全球第一梯队企业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在这一中心目标下,未来三五年中,埃斯顿首先将弥补产品差距,在产品性能、可靠性方面加大研发及投入,通过工艺升级、设备投入、流程体系完善等手段提高产品品质,让客户用得好、用得安心。

同时构建埃斯顿机器人产业生态链,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加深合作,打造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闭环生态链,借助产业力量“一城一池”稳扎稳打,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跃迁;最后,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资源优势互补,精修核心技术护城河。

在已有方法论下,诸春华表示到2021年,埃斯顿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向10000台销售目标全力进发,率先进入国产万台俱乐部;2022年渗透至更多细分领域带动产品出货量,直至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