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我们为什么编一本纸质版的学生论文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2-10 04:06:24

。想着,互联网时代,凭借微信网络以极大的折扣销售2000多册图书,应该问题不大。只要完成,就可以抵销书号费和印刷成本,还能给论文作者们发几百块稿费,让三校论文集这个坚持了15年的独立学术品牌延续下去。虽然主编、编辑、推广们都免费义务劳动,但至少不用贴钱

 

没想到"轻敌"线上宣传+线下联系一番之后,今天一清点,发现才订购了600多本

 

不少朋友向我反映,现在信息过载,网络这么发达,学生们都不怎么看书了,就是看也更喜欢用知网之类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大家订购的热情很低。让老师们向学生再推销,就会有摊派的味道;让领导们向单位推销,就会有以权谋私的味道。因此,我在和老师、朋友们联系的时候,都会强调订购是自愿的。有的朋友情商很高,给郑老师和我面子,自讨腰包多买一些,将来送给学生作为礼物很实惠!有几个朋友更是在学生中现身说法,证明论文集的质量和影响,宣传主编老师的情怀等等。引得学生们纷纷下单,几个学校的订单量都是大好几十。

 

论文集下周马上付印了,郑老师多个电话询问我征订的情况,显然不太满意我的推销表现。前期不主动,现在很被动。原来向郑老师和沈原老师承诺的宣传策划都没有落实。只好今天熬夜,希望能够将功补过。学几个好朋友的样,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电子化阅读盛行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北大、清华、,废了老鼻子劲,要编一本纸质版的很有可能被很多人认为青涩不成熟的硕士论文集。给大家一个下单的理由!

 

因为,这件事关乎我们的情怀和建设良性专业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大学是学习既有知识向生产新知识转变的重要阶段。学位论文很能反映学生研究型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当今,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但能够真正用心用力将论文写好的学生和能够认认真真指导学生写好论文的老师并不多。在北清人三所学校,老师们也经常抱怨学生论文差劲。这意味着有些老师并没有尽好指导的责任,或者说,很难尽好责任。当过学生或者指导过学生的人都指导,如果学生最后一年没有卡好关键的时间节点,要么忙着实习找工作,要么忙着申请出国,要写好论文是很难的。老师们既没有办法不让学生毕业,也不可能帮忙代写。因此,最终只能放水了事那些认认真真写论文的学生,倒很有可能被当成傻子或学术异类。

 

三校论文集在三校间形成了一种声望机制。论文集在选文章时不搞平衡只看质量,以至于有些年份差点成了两校论文集甚至一校论文集,搞得落后学校的主编都不好意思参加选编会,回到系里立马传达给其他各个同事。也就是说,如果各学院还在意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声望,就会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位毕业论文。论文集也成为入选学生的荣誉。三校研究生如果读书期间不能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之类好刊物上有公开发表,毕业论文入选《三校论文集》也是一种很好的荣誉。虽然文集里很多作者都没有走学术科研的道路,有的甚至可能一辈子就这篇公开发表文章。但它们确实展现了各位作者多种通用的态度和能力,有助于未来的成功。这种声望机制有利于督促三校的研究生培养,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那中国知网有再多的学位论文又有什么参考价值呢?这不是轻视其他高校研究生,而是三所名校应有的自我要求。

 

三校论文集也方便其他高校的学生直接向三校优秀毕业生看齐,为大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三所学校每年毕业社会学、人类学硕士的将近150人。论文加起来不止600万字。要从中选出优秀的8篇论文,除了指导、答辩过程中的筛选,还要耗费三位主编大量的阅读和比较工作。选入者还要根据出版的体例和内容要求,去粗取精。在这样一个文字很廉价,阅读很碎化的时代,能有三校老师亲自从众多热气腾腾的新作(当年7月毕业生的论文)中选出最好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其平均质量高于大家在朋友圈、头条网上看到文章、在知网上检索到的学位论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三校社会学的学位论文绝大多数没有进入中国知网2005-2008年知网起步发展时期,私下联系了部分北大、,将论文放了上去。未来,三校社会学学位论文都公开上网了,本书的主编们也许就可以解放出来。靠大家积累下载数和引用率,就能形成良好的声望机制和压力机制,选出最好的作品(当然,要是能根据下载量和引用量打赏作者就好)。

 

但还有一个问题,?!今天社会学专业杂志都提供免费的电子版,里面的文章又漂亮又成熟。学生要学、要模仿,找这些公开发表的免费好论文就是了。三校论文集除了维持上面这种因为论文未上网而残存的声望机制外,真有必要买吗?真有必要为了这些论文浪费一个书号、破坏一片森林吗?


首先,用一个正式的出版物维持上面的声望机制并将三校学生的学术风范传播到全国各地,构成一种健康的专业共同体文化很重要。其次,这些论文无论是在选题立意上还是在研究论证质量上绝非大多数全球社会学研究生能够达到。他们确实有值得学习、能够带来启发的地方,最不济也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经验材料或者批判的靶子。

 

比方说,你知道都是什么人进了北大吗来自J市的10个北大学生有着怎样共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和10个没能进入北大高中同学有何差别吗?今年论文集中,钱民辉老师指导的张越的论文或许就能让你更清晰地认识到文化资本的作用以及阶层再生产和固化的机制。

 10位北大受访学生的基本信息


比方说,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委托投票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制度环境,出现了怎样的人群分化和行为差异?有着怎样的机制?会对基层民主和社会治理造成怎样的影响?政府如何应对?张静老师指导的董彦峰的论文一定让您开眼界,呼过瘾。

委托投票大量出现的三层次影响因素及其动因


比方说,空间会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恋爱日常,大家通常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段表白,校园空间要素如何参与恋爱关系的构建。黄盈盈老师指导的潘荣桂的论文一定会让您惊叹理论的力量,作者观察和分析的细致程度,恍然明白原来自己大学恋爱关系是这样建构起来的。


如果你是社会学的学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这些作品所描述的现象实际上都是大家也能看到的现象,但你很难分析得如此深刻,描述得这样系统。他们能够让你知道自己在同龄中的位置,明白社会学的美妙之处。如果你不是社会学的学生,你一定会有冲动继续了解社会学,找一个社会学的朋友,或者直接投奔社会学专业。

 

如果你是社会学的老师,你一定会惊叹: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当年的论文早被拍死在了沙滩上。你会希望自己也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指导出几篇这种等级别的论文。或许某些文章还能激发你斗志或研究兴趣。这,真不是广告!看过了,就会知道!

 

有空,我再给你们剧透一些内容,或者将往年的一些论文摘录给大家看看。你们一定想多入手几本,或者去图书馆、孔夫子旧书网上看看有没有往年的论文集。(除了2016年的还有两百册,往年的文集我们都已经没货了。)总而言之,这些论文真的值得花3万块钱印出来。

 

2017年论文集马上就要付印了!如果你有那么一点点冲动,就下单吧。只要15元一本(不含运费和发票)。


配上一杯咖啡或果茶,美美地看上一天,绝对物超所值。比电影更精彩、比八卦更有营养。居家旅行,赠送学生和好友的佳品!!

 

我已经想不到词了,但,真没有骗你!

 

请通过下面的链接或者阅读原文提交订单为了节省邮费,我们会在各个学校联系一个同学或老师代为收货,然后分发给大家,货到之后您支付书款即可。当然您也可以选择自付邮费,我们单独给您寄送。

 

下单地址:https://wj.qq.com/s/1657912/cc7f

 


附2017年论文集中8篇论文的标题如下:

1.董彦峰(北京大学):积极者与消极者——D村选举中的委托投票现象

2.何钧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资本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经济实践——以定州(县)合作社为例

3.林思成(中国人民大学):仪式变迁、乡村自治与权力共谋——基于山东省L村白公事自主改革的研究

4.潘荣桂(中国人民大学):空间实践:校园空间和同校异性情侣的恋爱日常

5.唐元超(北京大学):寻找定位与秩序生成——凉山彝族的家支社会及其结构变迁

6.吴文兵(清华大学):结构性互惠:S村社物交换的社会史考察(1949-1978)

7.余慧芳(北京大学):合作组织何以扎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永济蒲韩社区的个案研究

8.张越(北京大学):谁进了北大?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探究——基于对家庭教育互动过程的个案考察

 


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李丁(18911950050)。他义务负责今年的征订推广工作。通过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可跳转填写订单。如果您愿意支持来年的出版工作,也欢迎和我们联系,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严格保证学术品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