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闻丨关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你了解多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8-04-23 18:33:47


高血压

日前,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联合发布了新版高血压防控指南,将高血压标准定为收缩压大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80毫米汞柱(≥130/80毫米汞柱),而以往分别是140毫米汞柱和90毫米汞柱(≥140/90毫米汞柱)。新版指南与以往JNC7(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比较对血压类别重新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高血压前期”这一说法。此前,“高血压前期”是指收缩压120至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至89毫米汞柱(120~139/80~89毫米汞柱)。

    

那么,

美国新版指南的推出意义在哪儿?

对我国高血压防治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要注意什么?

请往下看!


提示

防治关口要前移


我国的高血压定义是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老年人(大于65岁)≥150/90毫米汞柱。实际上,即使按照140/90毫米汞柱这样一个目标,我国的控制率也还是很低的,不到20%(有的调查结果连10%都不到)。大部分患者连140/90毫米汞柱的目标都达不到,要强调达到130/80毫米汞柱,可能性就更不大了。但美国新版指南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有启示的,首先我们应该强调预防的概念,并且要把预防工作前移。


我国对于收缩压130~139毫米汞柱也认为是一个正常高值,但是由于更多的人是按照140/90毫米汞柱这个目标去治疗,这个“正常高值”其实就被忽略了。这次美国的新版指南推出来后,其实也是提醒我们,对于这一部分人要充分给予注意。因为这部分人群如果不去管理其血压,随着时间的推延,这部分人群血压会逐渐上升,并由此导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是很高的。


对于美国指南我们不是要照搬,也不可能照搬,但它也提示我们应该在“正常高值”这一部分患者中强化评估和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这有重大的意义。其实美国指南也提出,血压130/80毫米汞柱以上,如果十年风险小于10%的话,不一定要用药物治疗,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进行治疗。这跟我们现在的理念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没有那么积极地倡导。但是对于130/80毫米汞柱以上的,十年风险大于10%的这些人,还是应该适当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目前,我国也在进行一个前瞻性的研究,这个研究即将结束,目前初步的结果显示,在正常高值进行药物治疗,能预防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治疗

用好“ABCD”四类药


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可用ABCD来表示,A指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是β受体阻滞剂,C是钙离子拮抗剂,D是噻嗪类利尿剂。在我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还是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临床一线药,尤其是心跳快的患者更适合选择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一点,钙离子拮抗剂更适合老年患者;年轻人适合RAAS系统抑制剂(主要包括ACEI、ARB和肾素抑制剂);如果有合并肾脏病、糖尿病,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使用ACEI/ARB类药物效果更好;A+D的方案更适合盐敏感的患者。


高血压患者如何用药物进行治疗,要根据血压水平、风险水平来决定。如果同时伴有血糖高、血脂异常,风险水平就会上升。所以,患者到医院不仅要量一下血压,还要查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血常规、肾功能等等,以了解患者的风险水平。


高血压药物治疗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能耐受剂量之后,然后维持作为常规剂量;选择单个药物降压治疗时,最好选用更能维持每日血压稳定性的长效降压药。如果无效或效果不好,就需要联合用药,以达标为目标。如果是2级(160~179/100~109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或者危险度高的患者一般都从联合两个药开始治疗,可用固定复方制剂或是临时联合药物。如果有合并症,比如有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得更稳定,而且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有冠心病,做了支架治疗,就明确有心血管风险,这些患者更要严格地控制血压。但是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要个体化一些,标准可以灵活一些。


目前时值冬天,天气寒冷会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升高,此时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药物。但要注意的是,血压增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是单因素的,患者一定不要自行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增加药物。


误区

年轻患者不重视


高血压本身是一个可控可治的病,而如果控制不好将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高血压早期往往是没有症状的,50%的人没有任何感觉,首先,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其次,即使通过体检发现了,一些患者尤其年轻患者也多不予重视,更不要说规范治疗。这样就导致疾病的发展,然后等到有症状了才去看病吃药,这是很多年轻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需要提示的是,高血压早期的患者很多都是年轻人。


还有的患者,吃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吃吃停停,造成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容易对血管造成不良影响。


再有,有些科普宣传缺乏科学性,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误导。比如说宣传降压吃点水果、蔬菜就好。患者就可能相信这样的宣传而不吃降压药,或许某个时间段某个患者吃了这样的水果、蔬菜血压会有一些改善;但实际上并不能起到长期有效控制、稳定血压的作用。


最后,要关注农村高血压患者,这部分患者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血压管理比较困难,达标率很低,而一旦发展到中风等严重情况时,对患者及家庭在经济等多方面都会造成非常大的打击,所以这个群体更应重视高血压预防。

本期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

(来源:中国医药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