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粑麻麻,请允许我“添添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13:39:33


场景一
马上要吃饭了,孩子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想帮忙拿碗筷,妈妈立刻阻止:“宝宝,不用你拿碗,会打碎的,筷子也很危险,会戳到你的。快去你的小餐桌那等着,妈妈马上给你端过来。”孩子执意要自己端,妈妈一把抢过来更加大声呵斥:“怎么不听话呢?尽添乱,要不你都已经可以吃上了。”孩子委屈地松开手,跑到客厅去了,连饭都不肯吃了···
场景二
小区广场上一位妈妈带着女儿玩,她们拿着刚买来的泡泡棒玩具,一晃可以吹出泡泡,妈妈晃了一下,就出来很多大泡泡,五颜六色的,周围的孩子们都过来追着,兴奋极了。看着这样的情形,女孩想自己玩,妈妈不同意:“你不会晃!让妈妈给你吹出泡泡来,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抓泡泡玩。”女孩坚持:“我要我要。”母女僵持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拧不过女儿,给她尝试了一下,但孩子毕竟小,动作有些慢,晃出的泡泡有点小。妈妈不满意:“你看,你晃的泡泡没有妈妈晃的大,让我来吧!”然后在女儿极不情愿中夺走了泡泡棒,女孩不开心了,她追着妈妈要泡泡棒,对妈妈晃出的大泡泡完全视而不见。妈妈生气地说:“如果你再这样,我就再也不带你玩泡泡了,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呢?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你了。”女孩看着开心追妈妈晃出的大泡泡的小朋友们嚎啕大哭起来···
场景三
晚上洗好澡要刷牙了,孩子拿过牙刷自己往嘴里塞,妈妈过来要帮他刷,孩子不肯,妈妈说:“宝宝,你刷不干净,而且水会流到衣服上,等会就没法穿着睡觉了。”孩子不肯,母子僵持起来,妈妈想要拿过孩子手中的刷牙杯,孩子往后一躲,杯中的水实实在在的全洒在了自己身上,从睡衣到睡裤全湿了,牙刷也掉在了地上。妈妈生气地训斥起来:“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刚洗干净澡换好的衣服,全部湿了,你自己有刷不干净牙,牙刷都被你咬坏多少把了。尽会添乱···”孩子在妈妈的训斥声中哇地哭起来···
······
 
  如何?以上这些场景熟悉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爸妈做家务,孩子要来帮忙,结果成了“倒忙”,碗摔了、衣服湿了、刚拖好的地脏了···孩子自己的生活自理事情(穿衣洗脸刷牙洗澡等),爸妈嫌磨叽,三下五除二给孩子痛快办了;孩子正琢磨玩具,不太会弄,爸妈夺过来或掺和进去两下三下搞定,可是孩子却不开心了···有些爸妈可苦恼了:孩子从2岁之后就不再是以前的乖乖宝了,各方面都尽添乱。
 
  其实爸妈都错了!孩子并非添乱。从2岁(有些更早)开始,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起来,他们对身边的事情不再仅是表现出好奇心,开始对自己是否可以亲自来做来完成有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爸妈洗衣服、收拾碗筷、剥菜切菜、扫地拖地等时候,他们不再只是好奇地看着,而是想参与其中,对于自己的生活事情,如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更是想要自己动手来完成。但因为年龄和发育特点,行为精准度有限,往往在尝试时不是弄湿了袖子衣裤、弄脏了地面、碗掉地上摔碎、小刀划伤手,就是衣服鞋子穿反了、脸没洗干净牙没刷干净、饭菜洒了一地等等,变成了爸妈所说的“捣乱”、“添乱”行为,并因此制止孩子,不让他做这做那,甚至呵斥孩子。
 
  殊不知,孩子的这些行为,除了出于对各种事物的好奇而想加以尝试的动机;也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在长大,是“小大人”,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更是想籍此在爸妈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独立。
 
  可是爸妈的“添乱”之说和制止行为,往往在无意中一点点地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积极性、独立性,甚至还影响到孩子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信心。在爸妈的呵斥和制止下,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对事物的好奇和创造性,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失去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对自己不那么自信了。那时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追悔莫及之时了。
所以,请不要小看孩子“添乱”,不要轻易制止孩子“添乱”。要知道它对孩子身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务必善待孩子的“添乱”,允许孩子“添个乱”,甚至可以制造些机会来让孩子“添添乱”吧!

声明:本文为育儿心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大喜讯

由育儿心理平台老师倾力打造的新书《这样育儿不焦躁》已经新鲜出炉了~部分试读的育友反馈不错哦!想要入手一本,那就点击“阅读原文”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