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To B业务的机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03 08:59:44

福禄克网线测试仪中国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热潮时间不长,深度结合的过程还在持续,这个过程将会十分漫长,中间有无数的机会可以把握。

【编者按】caozsay在其《中国互联网的新增长点,To B业务难在哪里?》一文中讲到了To B业务的难点和痛点,在引发极大关注之后,便决定深挖To B 业务话题,本文重点介绍了To B的机会和希望。

文章转载自“caoz的梦呓”,原作者“caozsay”,经整理编辑发布,供业内人士参考。


1、整合方案 Vs 单点突破

以前我们讲To B服务的时候,经常说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无论是ERP,还是CRM,其实结构都很重,关联人员多,决策链长,决策成本高,实施成本高。这是前文提到的,国内企业信息系统难以发展的主要困境。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只解决其中一个点的问题,只处理其中一个细节问题,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由于你的目标非常集中,决策相关的人少,决策链路短,决策成本低。

我举个例子,前几天回厦门了解一个创业公司,做了一个工具,帮助电商中小商家生成海报,只抓这一个点,目前付费用户已经过百万,收益和增长其实是相当可观的。

抓住单点,抓住小商家,很多点都有机会的。

2、完全开发 Vs 技术整合服务

以前做To B业务,以开发量,开发成本来作为定价依据,凑人月,然后说我们为你定制开发需要多少人月,作为项目的报价基础。

结果就是各种堆砌,各种重复造轮子。

其实现在,很多传统商家希望享受互联网便利,我前文有提专心做业务,别想不开搞研发。很多时候,现有的工具已经足够优秀,为什么还要做研发呢?

但问题在哪里呢?互联网上那么多现成工具,那么多商业的免费的产品可以用,但这里也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传统企业老板怎么知道用什么?怎么用?

所以,这里商业机会就来了,比如说,光一个针对跨境电商,shopify的使用和营销培训,市场就很大了对不对。

能够帮助企业主选择合适的技术产品,做现有技术产品的选型,不同技术工具组合,并提供基本的使用培训,这个事情就已经很有价值了。

我告诉你在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技术工具,然后如何组合这些技术工具,然后教会你使用,做技术整合服务,帮助传统企业跨越信息差,快速帮助他们搭建互联网的商业平台,这是有很大市场空间的。

至少从跨境电商这个领域看,已经有很多人做的非常成功了。

3、自建架构 Vs 寄生巨头生态

传统企业想要拥抱互联网,有些就会做的很重,觉得不就是技术投入么,自己建立商城,自己建立用户中心,自己建立客服系统,这事流行了很多年,而且现在依然有不少企业是这么想的。

其实绝大部分传统企业完全没必要自建架构。

而作为IT服务商也完全没必要帮传统企业自建架构。

完全可以在现有巨头生态中,做出自己的产品,服务企业用户。

比如淘宝有开放平台吧,上面有很多不错的服务商提供产品服务,依赖于巨头已有的平台快速获客,一样可以做成不小的规模。

比如有赞,微盟依托于微信生态,仍然可以做成上市公司。

基于互联网巨头已有的用户生态系统,创建寄生的企业服务系统,享受巨头的发展红利,而且很多技术成本实际上是巨头承担的,比如巨头的用户系统,巨头的安全防御体系,巨头的支付体系。

当然,有人会觉得依赖巨头不利于独立发展,看你怎么理解了,我觉得,一个技术产品,分为核心业务逻辑和接口逻辑,你依赖巨头的是接口逻辑,核心业务逻辑有自己的东西,如果有其他巨头有类似的平台,改一下接口逻辑一样可以对接,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有一天,假如说,其他什么产品突然规模暴增,可以和微信相当了,并且开放了开发者平台,有赞的架构去做成其他产品的有赞商城,应该也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当然,寄生他人生态必须守他人规矩,很多时候营销工具会被官方干掉,这也确实让开发商很不爽,但换位思考一下,真的换位思考一下。

我说个范例,当年最早做开放平台的,可不是腾讯,而是Facebook,当年FB社交游戏火爆的时候,那场景也是相当壮观的,Zynga火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Facebook以后就要靠Zynga吃饭了。

结果呢?社交游戏全崩盘了,现在Facebook开放平台的周边规模已经远远不如微信生态,猜猜为什么。用户兴趣下降么?

薅信息流红利薅的太狠了,用户信息疲劳,把生态砸垮了,最后谁都没的吃。

这案例才过去几年,所谓寄生,你真把宿主给薅死了,你自己也就没得生了。所以寄生环境下也要节制,和谐共生。

4、专业定制 Vs 通用模块

这个,其实专心做业务,别想不开搞研发这篇也提到了,定制开发是无底洞,作为传统企业,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这里的问题,而换过来说,作为To B业务的乙方来说,定制开发的边际成本高,边际效益低,后期维护巨累,其实是很不合算的。

但是有些企业觉得说,我也想做通用产品,但我要先吃饭啊,我要先有案例啊,做通用产品的前期投入我可是hold不住啊。

这么说也没问题,所以从定制开发起步是可以的,至少让团队有饭吃,但定制开发的过程中,要明确一点,尽可能把产品逻辑,技术架构,做成通用模块的组合。这又回到所谓”低耦合,高复用”的话题了,重复的我都懒得重复了。

典型案例是小鹅通,如果我没记错,最开始是应该给大V吴晓波的个人号做的定制开发吧。(如果说错,欢迎评论中指正打脸),但后来走通用化的道路才是有前途的。

你的技术产品,哪怕是为特定类型客户定制的,但必须有低成本快速复制的能力,必须有能够灵活组装满足不同类似诉求的能力,这样才能用尽可能低的边际成本覆盖尽可能广泛的客户诉求。

5、深藏不露 Vs 强调感知

To C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