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蔡巧玲:帮患者恢复自信微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7-05 19:13:20

名 医 名 片

  蔡巧玲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理事、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厦门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等。从事口腔科工作25余年,对各种口腔疑难病例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口腔正畸方面,擅长各类复杂错合畸形的治疗。

提起口腔科,

您首先想起的是什么?

拿着电钻、不苟言笑的“白大褂”,

还是治疗蛀牙、补牙、拔牙的专业性治牙科室?

(网络图)

其实,

口腔科医生并非都是一脸严肃,

口腔科也并非就只做这些工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蔡巧玲就是一位有着温和笑容的口腔科医生,而这种温和的笑容,在谈及在她手下变得自信、漂亮、帅气的患者时,就变成了大大的、灿烂的笑容,那种由衷的开心掩都掩不住。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多年,蔡巧玲已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自信地露出笑容。


家族里出了很多医生

  蔡巧玲会成为一名医生,与家庭的耳濡目染分不开。蔡巧玲的爷爷虽是一名教师,但对中医也有所涉猎。到了父辈,她的姑姑、姑丈都是医生,后来同辈的表哥、表姐中,也有先后走上从医这条道路的。在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蔡巧玲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7年参加高考时,蔡巧玲没有太多犹豫就报考了福建医科大学,理科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她顺利被录取。进入医学院学习,蔡巧玲是做好了要攻下一座座“书山”的准备而来的。基础知识课程虽稍显乏味,蔡巧玲一一攻克。而她最感兴趣的还属临床课程,可以动手实际操作,让她觉得自己朝医生这一职业又迈近了一步。


  1992年大学毕业后,口腔系毕业的蔡巧玲进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工作,从小医生到现在的科室负责人,蔡巧玲扎根第一医院口腔科已近25年。


追求美选择口腔正畸专业

  口腔科并非像不少人所想的只是拔牙、补牙的科室,它又细分为多种专业。蔡巧玲介绍,第一医院的口腔科分为牙体牙髓专业、牙周专业、修复专业、正畸专业、种植专业、儿童牙科专业、口腔外科等。


  刚进入第一医院口腔科时,蔡巧玲先是在各个专业临床轮转。当时牙齿正畸专业在国内还不普遍,但是许多患者都有这方面的需求———牙齿不整齐,人就不够自信,而通过矫正牙齿,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顺利。于是,在有了一定的口腔科临床经验后,蔡巧玲选择主攻正畸专业。


  蔡巧玲深知医学学无止境,是一门终生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学科,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被新的知识所淘汰。选择主攻正畸专业后,她专门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及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进修口腔正畸。


患者的笑容是最好的名片


  健康美观的牙齿对一个人的五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青少年患者因为牙齿畸形而影响了容貌,进而缺乏自信。口腔正畸不仅能使牙齿整齐,对患者脸型的影响也很大。随着人们对牙齿健康美观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口腔正畸。


这里有一个故事:

  目前还在读高中的蓉蓉深受牙齿不整齐困扰多年,总是不爱笑。后来经人推荐,母亲带着她找到了蔡巧玲。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蓉蓉的牙齿整齐了。看到了自己容貌的变化,蓉蓉变得十分开朗自信,笑容从此挂在脸上。她开心地对母亲说:“我最美好的青春期是从摘了牙套开始的。”


  蓉蓉摘了牙套,蓉蓉的母亲又找上了蔡巧玲,原来,她看到女儿的变化,自己也想通过口腔正畸让牙齿更美观。


  蔡巧玲总是这样,尽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任和喜爱。“大部分的患者每次来复查,看到自己的变化都十分开心,虽然说口腔正畸专业很辛苦,但是看到这么多患者变美,自信地笑,我也很开心,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蔡巧玲说。



人物特写

当年小医生如今领头人

  每个医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从生手到熟手,蔡巧玲也不例外。大学毕业后进入医院开始真正接触患者,意味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说不会忐忑不安是骗人的。


  刚到第一医院口腔科不久,蔡巧玲就遇到了一位让她至今都印象深刻的患者。那位患者因为外伤造成了下颌骨多发性骨折、软组织外伤并伴有牙齿脱落。面对送医时满脸鲜血的患者,初次独立接诊的蔡巧玲与几位同样是新来的同事不知从何下手。好在当时上级医生紧急赶来指导,以及几位年轻医生的通力合作,总算是把血肉模糊的患者救治过来。


  也是这件事,让蔡巧玲认识到团队间协作的重要性。在临床上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没把握的患者,蔡巧玲通常都与同事们一起分析原因,互相讨论,在找到解决办法的同时也使大家的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1年开始主持口腔科工作后,蔡巧玲更重视科室间团结协作的氛围。在每周三固定的科室会议上,大家总是互相讨论疑难病例,遇到需要学习的课题,她还邀请院内或院外其他权威的医生来给同事们上课,也会不定期地按专业派年轻医生出去学习进修。通过互相之间经常的讨论和学习,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



记者:蔡樱柳

实习生:方诗琦

通讯员:罗超 杨飞

编辑:周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