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黄鳝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9-11-06 22:14:59

       黄鳝,又叫鳝鱼。黄鳝生長在河边上或水田埂上的洞中。黄鳝有冬眠的习性,气温在10攝氏度以下时就停止觅食,每年五至十月是生長期,它昼伏夜出,白天耽在洞中,晚上出来觅食。黄鳝只吃荤,不吃素,以小鱼、小虾、小田鸡、蚯蚓为生。黄鳝有野生黄鳝与养殖黄鳝之分,现在三、四兩的养殖黄鳝二、三十元一斤,同样大小的野生黄鳝要七、八十元一斤,我钓黄鳝的那阵子(1960年到1963年困难时期)的野生黄鳝只有二、三角一斤,还没有养殖黄鳝。

       人们利用黄鳝昼伏夜出的特性,夏天白天就有钓黄鳝,冬天白天就有挖黄鳝;晚上就有:用针放黄鳝、用鱼钩放黄鳝、用笼子放黄鳝、照黄鳝(也叫夹黄鳝)、現在又发展出了电黄鳝等等,大有把黄鳝赶尽杀绝之势。所以现在的野黄鳝越来越少,无疑价格也就越来越贵。80年代,我举家6人去钓黄鳝,还能钓到二、三斤,近十年年年想去钓黄鳝,到田埂边上看看,也实在无黄鳝可钓,也只好作摆。钓黄鳝又有软钩、硬钩之分,本文说的是:用硬钩钓黄鳝。

       我从十二、三岁开始就学钓黄鳝,先是看人家钓,凡看到有钓黄鳝的总跟在屁股后面转,后来自已拿着黄鳝鱼钩在沟滩上找黄鳝洞钓,当黄鳝鱼钩伸进黄鳝洞里,黄鳝“咂叭”一吃,我一拉,黄鳝拉出来三分之一时,它嘴一张,头一歪,就缩进洞中,之后再怎么引诱也无济于事。虽然年年钓不到,但还是年年钓。

       俗话说:“小暑里的黄鳝赛人参”。江南的稻田六月中、下旬刚插完秧,田里的蚯蚓不耐水,纷纷从泥土中逃出来,集中到稻田埂上,而黄鳝也在稻田埂上。蚯蚓在稻田埂上面的土中,黄鳝在稻田埂下面的洞中,晚上黄鳝出来觅食很方便,所以插秧后的黄鳝食物非常丰富,蛰伏了大半年的黄鳝得到了充足的营养,就長得很肥美,也是钓黄鳝的好时节。

       初二一放暑假,我跟同村的玩伴全金相约去钓黄鳝,我们俩各带一把黄鳝鱼钩(鱼钩用洋伞骨制成,形状象钓沼虾的鱼钩),共用一个鱼篓。我们在稻田埂上钓黄鳝,刚插完秧三、四天,稻田里的水清了,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黄鳝洞,把黄鳝鱼钩在洞里一晃,黄鳝就咬钩了,我一拉,拉出不到一半,老毛病,又脱了。第二次,在一个坟边,找到一个黄鳝洞,黄鳝鱼钩一到洞口,就听到“咂叭”一声,我一拉,仍未钓上来。但那黄鳝很馋,直从洞中追出来,那黄鳝的身体有一半露在洞外,于是我把黄鳝鱼钩的钩尖朝下,它再一吃,居然被我钓出来了。后来照此方法,又钓了几条,我就把钩尖朝下的方法告诉了全金。那次我们俩钓得盆满缽滿,鱼篓里装不下,半路上卖掉五斤再钓,还钓了满满一鱼篓。自那以后,就学会了钓黄鳝,以前那几年,就算交了学费,一条黄鳝也未钓到过。

       黄鳝鱼钩由钓沼虾的鱼钩发展而来,形状与钓沼虾的鱼钩差不多,主要有二处改动,黄鳝鱼钩的鱼钩柄不是直的,有二个弯:第一个弯是在鱼钩兜与鱼钩柄的连接处,目的是鱼钩尖的受力点往鱼钩兜的方向移,这样鱼钩尖受的弯矩就小了,鱼钩就不易被拉直;第二个弯是在鱼钩柄的中段,把鱼钩柄弄弯,就能辨别鱼钩尖的方向,手一拿到鱼钩就能知道鱼钩尖的方向。鱼钩的钩门不要超过5毫米,鱼钩装上蚯蚓,鱼钩看起来基本是直的,以迷惑黄鳝,使黄鳝不知道鱼钩尖的方向,而钓者心知肚明。

       钓黄鳝的工具很简单:一把黄鳝鱼钩,一个黄鳝篓子,再一个就是装蚯蚓的布袋,系在黄鳝篓子上。黄鳝篓子高五、六十公分,上圓下方,底部约三十公分见方,从底部向上十公分左右由方形逐渐变成圆形,且渐渐放大,至中部最大,中部以上为下大上小的圆锥形,上口最小,从上至下,有点象纺锤形。用普通鱼篓放黄鳝,由于鱼篓较矮,黄鳝会逃出来。放蚯蚓的布袋叫“纠比袋”,袋口一周缝上双层的边,里面穿一根绳,装了蚯蚓,将袋口的绳一拉,袋口就收紧了,蚯蚓也就逃不出来。要用蚯蚓时,两只手将袋口一掰,再用一只手的三个手指弹开,袋口要张多大就多大,方便取蚯蚓。刚插完秧的田埂上取蚯蚓很方便,只要一掰开田埂上的松土,里面全是蚯蚓。插秧前后个把月,取蚯蚓有点麻烦,要用锹挖或用钉耙翻。蚯蚓以三、五毫米粗的青蚯蚓为佳,青蚯蚓一是味重,黄鳝爱吃;二是牢,经得起黄鳝咬,一条蚯蚓好钓几条黄鳝。

       钓黄鳝是个辛苦活,钓一天黄鳝就得走一天,而且为找黄鳝洞,必须弯着腰在田埂的左边或右边搜寻,眼睛要伸到田埂的外面才能看到田埂上的黄鳝洞。走路要弯着双腿,一步一步轻轻地前进,如果大踏步前进,踩得稻田埂“咚、咚”响,那黄鳝早就从洞口缩到洞底,一时半回就很难出来咬钩。

       找到黄鳝洞后,先估计黄鳝在洞里的方向,将黄鳝鱼钩的钩尖方向对着黄鳝的下巴方向,把黄鳝鱼钩轻轻地从洞口向里慢慢推进,边进边晃动鱼钩,有意与洞壁碰撞摩擦,造成有猎物进洞的假象。一般晃不几晃,黄鳝就咬钩,由于是硬钩,手感一股力道将鱼钩一抖,那就握紧鱼钩柄,先不立刻拉出黄鳝,而是保持原位,与它僵持,再慢慢拉出鱼钩。此时手感黄鳝的细牙在黄鳝鱼钩柄上滑动的“嗞滋”声,当钩尖滑到黄鳝的下巴时,就停止滑动,黄鳝也就随着鱼钩的拉出而被拉出来。若右手持鱼钩,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张开,中指一边,食指、无名指为另一边,三个手指张成叉样,等在黄鳝洞口,待黄鳝头被拉出进入三指伏击圈时,左手三个指头同时用劲,夹住黄鳝,再与鱼钩一起用力,将黄鳝拖出洞。此时黄鳝还要最后一搏,想挣脱三个指头的掌控,一股劲地往回缩。此时右手的黄鳝鱼钩仍应用力向前拉,三个指头夹着黄鳝向后拉,使黄鳝的后缩力,右手的向前拉力,三个指头向后拉力保持平衡,一直保持到黄鳝被放到黄鳝篓子里,一条黄鳝才算钓成功。如果左手还未夹住黄鳝就过早拉出,就要脱钩,掉在四周都是水的稻田里,就要下田捉黄鳝,耽搁时间。黄鳝掉在稻田里,就要有在稻田里捉黄鳝的本事,在钓沼虾一文中说,堂兄教我捉餐(下面的食字要为鱼字,写不出这个字来)鲦,我未学会,可徒手在稻田里捉黄鳝,那就十拿九稳: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张成叉样,中指在前,食指、无名指在后,对准黄鳝的七寸(离头七寸的地方,也指要害之处)扠下去,当接触到黄鳝身体后,立即收紧三个指头,黄鳝身体绕过半个中指,右边有食指的左边卡住,左边有无名指的右边卡住,黄鳝在三个指头间就动弹不得。

       数十年前看到一則報导:说一气功大师发功,能知传播吸血虫病的钉螺之藏身之地。我没练过气功,也能知什么地方有黄鳝洞,洞里有没有黄鳝。凡水的颜色变深,水底就有黄鳝洞;凡洞口有黄鳝游动的痕跡,洞口光滑,洞里无淤泥,施钓时,洞里的水时起时伏,那洞里肯定有黄鳝。有人冬天挖黄鳝,找到洞后,一开挖,定能挖出黄鳝来。我在钓鱼时碰到一个弄甲魚的更神:他在一片水面一看,认定那里有甲鱼,他就蹲在那里守候,一守半天一天,只要甲鱼一露头,四、五十米开外也不在话下,用自制的鱼钩,自制的放线盘,自制的抛竿,准能抓住那甲鱼,弹无虚发。我想那气功师发功找钉螺,纯属无稽之谈,钉螺跟气功有什么关系,故弄玄虚而已!钓黄鳝的,挖黄鳝的,抓甲鱼的,都是普通人,没有气功,也没有特异功能,凭自己多年的实践,才能作出常认为不可思议的正确判断。那抓甲鱼的仁兄,就住在我现在住的小区里,他住九幢,我住一幢。

       有的黄鳝也很刁,你认为它的下巴在那个方向,咬钩时它把头一转,換了个方问,那这条黄鳝就脱钩了。原来,黄鳝鱼钩的所在平面与黄鳝嘴平行,即黄鳝鱼钩横着放,黄鳝咬钩后,由于黄鳝鱼钩被黄鳝死死地咬住,不能左右移动,因此黄鳝鱼钩就扎不到黄鳝的左、右嘴巴,黄鳝被拉出不到一半,见人就放了。如果黄鳝鱼钩的钩尖朝向黄鳝的上颚,黄鳝鱼钩也刺不穿上颚,仍逃之夭夭。只有黄鳝鱼钩的钩尖朝向黄鳝的下巴,钩尖就勾住了它的下巴嘴上的骨头,才能把黄鳝顺利地钓出来。钓黄鳝跟钓鱼不一样:钓鱼时,鱼钩在鱼嘴里是活动的,提竿时,鱼钩就能刺到鱼嘴的任何方向;用硬钩钓黄鳝时,黄鳝鱼钩在黄鳝嘴里是被咬死的,不能自由活动,只能沿进出方向运动,只有挂到黄鳝下巴的骨头上最有效,既不伤皮肉,也不伤筋骨,黄鳝就舒舒服服地被钓上来了。若用鱼钩放黄鳝,那就苦了:黄鳝吃食很猛,一吞就吞到胃里,大概鱼钩就到了黄鳝的中段,鱼钩刺穿胃壁,再从身体肉上刺出来。吞钩后的黄鳝痛得满地打滚,无力游走,待放黄鳝的来收黄鳝,也无法取出鱼钩,随手朝鱼篓里一丢,送到街上,摊贩叫卖时已奄奄一息,待卖给食客,一刀下去,才算解脱。

       1960年到1963年,我在武进奔牛中学读高中,从四月初到七月初,在奔牛中学附近钓黄鳝。那时每月32斤粮食,冬天与早春,有从家里带来的胡萝卜貼补,一日三歺,约三、四兩米,淘洗过后,放在二斤的搪瓷缸底部,上面由胡萝卜垫满。每周从二十五里外的家中,背上二十多斤胡萝卜到学校,胡萝卜一直由上市吃到落市,由冬天吃到开春。刚开春,学校组织学生出去挖野菜,我们把挖到的荠菜之类不需要烧的野菜留下,到学校老虎灶上泡的开水燙上二、三燙,再去食堂要点盐,往燙过的野菜上一撒,就直长的放到嘴里吃,还吃得津津有味。其余非烧不可的,上缴食堂。困难时期,我吃过山芋藤、南瓜藤、金花菜、红花郎、田滕根、蛇肉、狗肉、黄狼肉、兔肉、老鼠肉……。現在看来,均是绿色环保食品,怪不得現在身体尚可。

    清明过后,天气渐暖,

    万物苏醒,可钓黄鳝。

    每天下午,二节课后,

    走出校门,去钓黄鳝。

    那时黄鳝,二角一斤,

    黄鳝換钱,堪称富翁。

    份内之食,食之难饱,

    再来一份,只要五分。

    要想吃面,那是奢望,

    只是因为,没有粮票。

    顿顿饱歺,日日不饿,

    去钓黄鳝,精神饱满。

    我的同学,纷纷效仿,

    先看两天,就去单干。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或多或少,都有收获。

    二节课后,教室空空,

    一问原因,都钓黄鳝。

    明天上午,去搜黄鳝,                     

    不论多少,全交食堂。

    我的黄鳝,一斤二两,

    黄鳝之王,仍在瓮中。

    不知何故,网开一面,

    个中原因,至今不明。

       这一斤二两的黄鳝王说来也巧:这条黄鳝先被一个同学钓了一下,没钓上来。我那同学准备放弃,我说我来试试。这黄鳝洞有点怪,它在一条沟的北岸,向阳,在离水面有二十公分的在沟滩上,朝天洞,我估计它还有水平方向的其它出口,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其它出口,看那黄鳝洞的位置,十分难钓,难怪我的同学没钓上来。我先将黄鳝鱼钩的钩尖向外,慢々伸进洞中,没有反应,继续往里,大概二十公分的样子,黄鳝鱼钩进不去了,也就是说,黄鳝洞转弯了,这就更增加了钓到这条黄鳝的难度,钓上来这条黄鳝才知道,以前不知道已脱过多少次,否则怎么会长到这么大。我睹它下巴向水面,把黄鳝鱼钩的钩尖向外,在十公分深的地方不停地引逗,只见那黄鳝洞中的水时上时下,知道那黄鳝已进入竖直通道,渐々接近鱼钩,我已感觉到它的头就在黄鳝鱼钩旁边,我就把鱼钩绕着它的头一圈一圈轻轻地碰擦,又在黄鳝嘴前不停地晃动,终于它轻轻地一咬钩,黄鳝鱼钩就直接勾住了它的下巴。它劲好大,一只手几乎拉不住黄鳝鱼钩,被它慢慢地往里拉。我想,千万不能让它拉到转弯处。在十公分深的地方咬的钩,仍在一点一点往里缩,十四,十五,十六公分深时终于停下来,我与它相持着,足有十分钟,它没劲了,就被我一点一点慢々地拉出来。当它的头露出来时,紧闭着嘴,拉到我左手三个手指的伏击圈,三个指头一扣,真大,好象扣在手腕上,扣也扣不拢,那黄鳝足有四公分粗,统体腊黄。

       奔牛中学里有一条头南头北的小沟,小沟的中段有一座小木桥,小木桥的东岸,桥北的沟滩上我找到一个黄鳝洞,那洞在水下,离水面大约十公分。下午二节课后,好不容易挖到一条唱歌蚯蚓(很粗的红蚯蚓,晚上能鸣叫而得名),穿好鱼钩,从沟里迂迴到黄鳝洞口,黄鳝鱼钩刚放到洞里,那黄鳝就一吞,我一拉,那刚装上的一条大蚯蚓就给它吃去了。再看那黄鳝,头在洞口,嘴一张一合,血水一口一口喷出,似乎还在品尝着美味,或者在修复着被我鱼钩划破的伤痕。它的嘴似乎闭不紧,老有二、三毫米的一条缝。我一看有希望,就把黄鳝鱼钩伸到黄鳝嘴前,趁它张嘴时,扁着将黄鳝钩塞进它嘴里,然后迅速把黄鳝鱼钩旋转90度,把黄鳝鱼钩的钩尖,对准黄鳝的下巴,鱼钩就勾住了黄鳝的下巴。那黄鳝一股劲地往洞里缩,相持足有三分钟,就被我慢慢地拖出洞,逮个正着,那黄鳝足有八两重。

       用布袋装黄鳝,是个创造,出门钓黄鳝很方便。有次不慎,把装有黄鳝的布袋掉水里了,它不沉反浮在水面上。原来布袋里有空气,黄鳝身上的粘液弥住了布眼,空气也出不来。于是我用一只手张袋,另一只手抄了二抄水灌在布袋里,再拎起布袋,布袋滴水不漏。我想,卖黄鳝可占个空子,布袋里灌点水去卖。因此,我那单手抄的二抄水就没倒掉,拎着布袋,就把黄鳝顺利地卖到奔牛火车站的饭店里。此事我一直记在心上,那二抄水可有二两?那多卖的三、四分钱,就是不义之财,至今难以释怀。那次恶作剧后,每次卖黄鳝,总把装黄鳝的布袋打开,当面倒倒袋里有没有水,由于布袋较小,看我做得实在,买者也不去皮重,等于每次连布袋也卖给了人家。

       每年能钓数百斤黄鳝,黄鳝钓回家后不用放在水里养,仍放在黄鳝篓子里,明天早晨我的父亲就把黄鳝拿到街上去卖掉了。如果把黄鳝放在水里养一夜(黄鳝在小暑里吃得饱),十斤就会少一斤。再说黄鳝干养,三天也不死。

       钓回家的黄鳝我家很少吃,每年能吃一次也就不错了。那时杀黄鳝先要用草木灰把黄鳝身上的粘液捋干净,然后再杀。根据现在的理念,那时的做法就错了。

       黄鳝看起来行动迟缓,温文尔雅,谁知惹急了也咬人。

       小学毕业的那年,在稻田里捉到了一生中第一条黄鳝,足有半斤重,捉回家养在水缸里,过了个把月,水缸里生了很多孑孓,想看看黄鳝死了没有。我的手刚伸进水里,只听“咂”的一声,那黄鳝就咬住了我的手指头。大概是黄鳝饿极,把我的手指当美食了。

       初中毕业那年,我又与同村的玩伴全金到邵墓桥钓黄鳝,看到田埂边上一条三、四两的黄鳝还未进洞,中段露在外面。钓的话,看不见它的头;捉的话,头尾也不见,把握不大;于是我用黄鳝鱼钩的钩尖对准它的肚皮,用力向外一勾,那黄鳝就被我甩出去足有五米远,落在稻田当中。我迅速跳进稻田,中指在前,食指、无名指在后,三个指张成叉形,对准黄鳝只一扠,逮个正着。你看那黄鳝,昂起头,晃动着身子,朝我手背上“咂叭”一口,顿时就起了个血泡。原来,那黄鳝被我用黄鳝鱼钩拦腰割破,内脏也漏了出来,我的三个手指又正好掐在它的伤口上。真是雪上加霜,怎能忍受,咬我一口,也在情理之中。

       蛇吃黄鳝硬拼死。钓了多年黄鳝,未见蛇吃黄鳝,但见硬拼死了。黄鳝被蛇吃进大半,可惜死了,浮在水面上。难道不好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那就相安无事了;或者,各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非要大家都死了才甘心!

       蛇盘田鸡,钓黄鳝时屡能见到。俗话说,田鸡要命蛇要饱。听听那田鸡“呱…………”凄厉而求救的叫声,让人心酸,出于同情弱者之心,就把蛇赶跑了(如果是毒蛇,我必杀之),其实,救了田鸡,饿了蛇,唉,不救也罢!

2016.07.11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