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闽教授、蔡斌教授联合访谈:骨科康复一体化,难在何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6-26 03:37:25


在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康复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期间,我们骨科在线编辑小队有幸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戴闽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蔡斌教授做了一次联合专访,请他们就骨科临床与康复一体化的一些相关问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骨科在线


戴主任、蔡主任,很高兴您二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我想问一下戴主任,您从事骨科多年,是什么使您开始重视起骨科康复的呢?


戴闽教授:我成为骨科医生至今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的经历让我明白现在中国骨科的手术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现在急需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手术的效果更加完善,当手术技术的提升已经不能再满足这个需求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到手术之外,而康复正是弥补这一空缺的关键。只有临床手术和术后康复都做到位,这样的手术才叫真正的完美。


骨科在线


我看到您主编出版了《骨科运动康复》这本书,您在这次大会上授课时也提到了骨科应该从AO到BO向CO这边延展和转变。那么我就想问一下,对于国内骨科康复的技术水平,您认为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又如何来提升?


戴闽教授:我认为康复是一个很大的学科,不是很多外行人想象的那样简单。康复牵扯到很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和临床医学并驾齐驱的一级学科,只是目前国内康复医学才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我们的祖国医学在康复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所建树了,但总体来说,国外的康复医学发展的还是比较快一些。对于这样一个大学科,那些康复医学比较先进的国家是怎么发展的,这些宝贵的经验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骨科在线


您认为就康复理念,康复管理模式以及各种康复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等几个方面来看,哪一方面是最急需改善的。


戴闽教授:这几方面都需要改善,但其中理念的改变是最关键的。比如说骨科的临床手术只能把病人的病治好。但如何让他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升他对医院的满意度,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康复科学习的。这就像很多人吃饱穿暖,认为生活这样就足够了,但事实上还有很多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升。总之,要想把骨科做的更好,就需要和康复科共同努力,团结协作。


骨科在线


同样的问题我也想问蔡主任,康复的理念,康复的管理模式,康复的技术以及康复基础学科的发展,您觉得哪一方面内容需要我们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蔡斌教授:我曾经是一名骨科大夫,来九院骨科后才专职干康复,一转眼已经十年了。这十年之间,我也经常会参加骨科和康复科的一些会议,这两方面我都有过接触。我也曾经想过,骨科康复在中国实行,为什么就那么困难呢?

对于一个来就诊的病人来说,他最关注的是什么,肯定是他的功能怎么样?能不能恢复?其他专业的分析他并不懂。我以前接触过一些海外的医生,他们在对一个病人进行手术之前会考虑,这个病人是我的病人,手术也是我做的,我当然要关心他最终的功能恢复情况,所以全部治疗过程一定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来合作。

而在大陆这边我们有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经济层面的问题。骨科和康复科都有自己的病人,其实现在很多康复科主要接收的是神经康复的病人,如果再去发展骨科康复或者围手术期的康复,势必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但是,骨科康复现在刚刚起步,所以如果同样安排一个人去做骨科术后康复和做神经损伤康复相比,他的付出与回报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以经济为导向,所以这最终回到的起点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是什么,我们是要帮助别人,我们是要服务别人,我们要以病人为中心,这就是我的看法。

戴闽教授:蔡主任说的很对,事实上现在的骨科康复已经成为对骨科临床中的一个补救形式,很多骨科医生手术做的很成功,就不会想到康复的事,反之如果手术做的不顺利,那再转到康复科,其实等病人情况不理想时再到康复科也已经晚了。


骨科在线


蔡主任,对于这个问题,您在九院是怎么解决的?


蔡斌教授:我们的情况要归功于九院骨科戴院士的高瞻远瞩和大医精诚,我们的理念就是为病人服务。举个例子,九院的骨科到现在一直在抵御着整个上海病床周转率的压力,在九院骨科的进行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到现在依然还是直到拆线才出院。为什么要坚持这一点呢?因为我们考虑到了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在病人术后到拆线出院这两周时间里,我们康复科的术后康复是要全程介入的,甚至在术前我们就已经介入了。


戴闽教授:有些医院因为床位周转的问题基本上术后三天就让病人出院了,这样很多病人由于得不到基本的康复治疗,功能恢复不佳,有的时候会形成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蔡斌教授:我在两年之内收了80余个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在术后一个月以后才找到我的。这些病人多数是由大医院中的著名专家做的手术,手术质量非常好,但是由于康复没有跟上,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当然我相信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是这样的,但这个比例是我不敢想象的。


骨科在线


那么,您二位理想中的骨科和康复科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戴闽教授:我理想中的骨科和康复科之间的合作模式就是蔡主任他们九院现在正在实行的模式,我认为他们在康复一体化理论的实践上做的是非常好的,我一直认为蔡主任是骨科康复的一个开拓者和先锋,这是我一贯的观点。


蔡斌教授:戴主任您太客气了。依我个人的看法,骨科和康复科最好的合作模式,其关键在于必须要有一个专职人员进驻骨科病区,不管你医院的康复科是属于骨科的一部分,还是说完全是两个科室,都必须要有这么一个专职驻守在骨科的康复人员,而不是每次请康复科来会一次诊就换个人,这样康复医生对手术医生的手术方法与特点根本不了解,合作起来很容易出问题。必须有一个专职的康复人员固定地跟着一组骨科临床医生,对这一组手术医生的特点非常了解,交流起来也要达到完全无障碍才行。

这个专职人员需要从一开始就培养好,早期不了解骨科的时候就要跟着去查房,去观摩手术,学习骨科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大家互相交流,这种合作模式才是最好的。这样骨科也会知道,康复原来不是想象中捏捏脚动动腿那么简单,它也有很多生物力学的基础,有各种专业动作的设计,是一个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专业学科。

骨科在线


现在九院实行的就是您说的这种合作模式是吗?


蔡斌教授:对,是这样的。我们九院的康复科有六个人长期跟骨科医生一起去查房,骨科的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也都参加,骨科在开会时甚至还要康复科的代表发言。有些病人手术之后的一些情况需要康复科协助的,例如术后的水肿或神经根的刺激症状等,这些常驻人员就会帮忙处理。有时候术后关节的肿胀我们也会处理,控制肿胀,早期怎么样去活动,转移,在安全的活动范围内应怎样进行安全的运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戴闽教授:骨科康复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学科。关键是它现在还在萌芽状态下,如果搞得不好就会出大问题,到底怎样来看待康复,这是骨科医生们急需明确的。


骨科在线


现在也有一些骨科医生,他们自己对于康复是很有质疑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医院康复医生的技术水平如何。


蔡斌教授: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和沟通。有些骨科医生对康复不了解,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你康复医生不懂我的骨科手术,我怎么放心把病人交给你。但其实康复是一个有完善训练体系的专业学科,虽然在这方面中国的康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如果你不去交流,就永远也不会有开始。大家应该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这很重要。

原来我们九院刚开始做康复的时候,我就主动请求在骨科业务学习的时候安排一些常见手术的术后康复讲座,当然我也邀请骨科医师来给康复小组介绍相关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这种合作自然就顺畅了。骨科如果把这扇门关着,不让康复人进驻到骨科病区,骨科康复就永远也走不出第一步。

其实术后的康复,远没有那么复杂,国外术后康复的流程和指南已经是很成熟的东西了。只要骨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做好充分的沟通,遵循个体化原则,这个工作开展起来没有那么困难。现在骨科康复最欠缺的还是在体制上和理念上,怎么样迈出这第一步非常重要,怎么样开始平等地交流更加重要。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orthonline.com.cn 来函必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