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只是你缓解焦虑的一剂春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9-11-27 02:31:50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每次刷手机时,才发现自己买的付费课程早已经开始了,“唉,又忘了听了”你有点遗憾,但马上又想到:“还好可以反复听,反正这些课程也跑不了,以后再说吧。”


但到最后你打开了吗?有个朋友告诉我,她付费知识的打开率不到10%。买了很多付费的课程却总是不去学,即使学了也不见效果。这大概是“知识付费”兴起的两年中最常见的现象。


如果抛开目前知识付费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不说,只追究个体原因,那就是知识付费不过是很多人缓解焦虑的一剂!


知识焦虑引发付费冲动


很多课程之所以买来不看,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买的那一刻就不是理性行为。大多数人是在一种“知识焦虑”的状态下付费的。


以为买了几门课程,生活就会有所改观,自己就能变得不一样了。其实这只是心理安慰罢了。人在焦虑状态下能做出什么正确决策呢?买知识也是一样的。


焦虑算是时代病了,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变化莫测,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焦虑过度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将来自己会处在社会的什么位置?价值该如何体现?


尤其是目前还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抓不住,又拼命想抓住些什么。这时,总有一些精明的知识贩卖者,抓住人们焦虑的心态,把标题起得很煽动,如“你必须关注的几大趋势”、“错过什么什么要再等一年”等等。


看到这些,焦虑中的年轻人一般会忙不迭地买下来,想借此抓住未来,听完以后才发现标题比内容好出几条街。


虽然在上过几次当以后,我们会变聪明,但再聪明也比不过那些整天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商家,他们总能想出更具诱惑同时又隐蔽的营销形式,勾引你上当。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自己摆脱“知识焦虑”的状态。而心中确立“长期”概念和立即行动是焦虑的两大必杀技。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翻译一下就是心中要有“长期”概念。


其实,很多烦恼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目光太短,心中没有“长期”的概念。今天听了一门课程,恨不得明天就能见效,后天就能功成名就。但如果这些课程如此有效,那你身边得多少牛人呀?

 

有长期概念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三分钟热度”。


就像上学那会,很多人都是受刺激以后,比如学校刚开完动员大会,发誓要奋发图强,下次考试进入前多少名。


可是,一般人在坚持了两天以后没效果,一周以后还没效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又重新做回了自己。你见过哪个学霸是热血沸腾几天后成为学霸的呢?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学霸一直都是学霸。


因为没有长期概念,干什么总想立竿见影。可是这世上大多事又不是立个杆子就能见影。所以你不焦虑谁焦虑呢?


而有长期概念的人通常有一种表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真的不问前程吗?只是不计较一时得失罢了。


行动起来才不会很丧


一个人当他忙起来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还有什么空档去焦虑呢?


很多人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陷入一种很“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对症药方就是立即行动。


知识真正为我所用,绝不是让它停留在纸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学不行动,即使学完了觉得好有启发、醍醐灌顶,过一阵儿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为你是用一种很偷懒的方式习得的,忘得不快这世道就有失公允了。


有没有发现学习这事儿,如果只学不做还是蛮舒服的?让别人用高逼格的知识按摩你的灵魂,你只处于被启发、被满足的状态。那一刻好像进步了一点点,事实是如果不行动,这点觉悟只是停留在意淫的层面,几乎是没什么用处的。


只有真正去行动了,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了,自己不断去探索、不断进步才能逐渐摆脱焦虑的状态。


有的人会说,我立即行动了,比如练习写作,我努力去写了可还是憋不出几个字,或者写得逻辑不通也完全没有文字的美感,简直就像一坨翔。


我们说得是立即行动,并不是立即成功呀。这其实又回到上面讲的“长期”概念了,做事情可以迅速,等效果要慢一点,把时间拉长一点。不管学什么,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李笑来老师说过,刚开始的时候,要接受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要对自己包容一些,不要急于求成。


还有,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这人生也太简单了,还有什么乐趣呢?


总之,摆脱知识焦虑,购买知识时我们才能更加理性。而心中有长期概念和立即行动则是我们摆脱焦虑、获得知识的良药。


作者介绍:方块C,意点儿世界的冒泡者,性格如名。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意点儿  


分享美好与主张

赋无欲的意绪以外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