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量不轻的合影相片 —记第二届华语学术盛典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02 20:43:17

2016年10月中国第二届华语配音朗诵学术盛典

 

这些年,参与内地不少播音,朗诵与配音的论坛或研讨会。

2016年10月8日至12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国语学术盛典。

我受邀参加了。

参与盛会,思索仍盘盈心间。

 

华语学术盛典嘉宾囊括两岸三地,也有来自新加坡与澳大利亚的资深艺术家总共三十多位,跨度大,规模宏,人数多。

此次,老中青朗诵艺术家,电视解说艺术家,配音艺术家们的重量确实相当重,以嘉宾的人数与艺术份量看,委实史无前例。

 



10月7日下午,我特意与香港资深配音艺术家冯雪锐老师提前飞北京,与他同机飞京是我美意安排,平日我闲不下来,与他在机场与机上的七八小时同路聊天儿,是饶有趣味的学习。

 

上京路上,话匣子一掀,压根儿没停,冯老师健谈幽默,开放开朗,善讲故事,过往三十多年,他尝遍艰辛,坚韧不拔,其无比丰富多彩的配音阅历,我感慨万端,对他肃然起敬。

 

在北京机场落地时,天色已晚,躯车至住宿酒店,近十点了。

冯老师与我踏入华丽酒店大堂,灯光稍暗,长桌子堆放研讨会杂物,壁板齐齐整整挂着每一位参与嘉宾的彩色名牌,志愿者说冯老师与我似是首先抵达会场的。


张妙阳老师与冯雪锐老师

 

8日早上,著名朗诵艺术家与配音艺术家——乔榛老师讲完课,大会随即安排全体嘉宾与参加者在酒店广场上合影留念。

 

正午太阳笑得份外灿烂,捎着带凉的秋风,轻拨我们发捎,大伙儿一个个坐定,负责人说请大家等等走动有点不便的乔榛老师。

坐着等着,我们谈着笑着。不足5分钟,乔老师由徒弟张宏先生搀扶,拄着杖,小步向等待他一起合照的人们,缓缓挪来。

 

乔老师眼神里那一丝丝透亮笑意,我清晰望见。

我真的望得很清。

刹那,他根本不像个行路不利索的老人,在我心里,他不就是个在配音场上不愿认输,不肯放弃的俊朗抖擞的小男孩儿吗?

 

他仍渴望在人生路上,使劲儿地再奔腾跃动。

 

由乔老师闪动在人们的眼眶,直至他坐定,等待乔老师的这倏忽几分钟,坐着的每一个人收妥噪音,静静地向这位可爱的乔老师,由衷地敬礼。

 

我预想,多年后,我会一直记住乔老师那个抖擞眼神,那个纯真笑意,以及那幅一步一颤的栩栩画面。

我不会忘却。

 

左起:石斑瑜老师、乔榛老师、陈红老师


研讨会那三两日,或在餐厅,或在课堂,人们也不断挥动手机,与自己艳羡的艺术家合影。

我总不拒绝人们的合影索求。

这样一个机会难逢的学术研讨会里,与嘉宾们合影是常见的热闹。

摄影机与录音机,都是令人惊喜的发明。

这几年,闲时,偶尔翻着自己年少与青年时,与不同名人合影的张张照片。

联想到的,何止是与有荣焉?

我更想到照片里那些名人,有的已仙游,有的已年迈,他们可曾记得当年我这年轻人?

或许不。

 

与名人合影是难得的留念。

珍惜这一份缘。




 

而今,我常想及的,倒不是名人们带给我的荣耀感,而是今日的我,艺术上有没有一点出息?有没有一点成长?

 

在这学术研讨会里,照了无数照片,摄入的是人们的煽情,微笑,动容,投入,哭泣,激情与销魂。

 

细看照片,我看到蓬勃朝气,风格各异,各领风骚的几十位语言艺术家。

 

我更看到主办者与志愿者们,辛勤艰辛的无私付出,没有他们,这个学术盛典不会成事。

 

期盼来年,第三届的华语学术盛典继续一路秉承博大心胸,以开放包容,淡定让全世界华人艺术家,深入研讨语言艺术,加深彼此的了解。

 


文字原创 / 张妙阳  香港凤凰卫视     2016年10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