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4媒体沟通会有感:正向研发电动车的必要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4-02-21 10:18:45

【太平洋汽车网新车频道】最近在几篇文章里面我都写过宝马新能源战略。2020年宝马集团卖掉了19.26万电气化车型(纯电和插混),以后连M家族都要电气化。宝马将于2021-2025年之间完成加深电气化的进程,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提供25款电动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型。

宝马虽然也做过插混和氢燃料,但真爱一直都是纯电动,从1972慕尼黑奥运会的马拉松宝马电动领航车开始,这个品牌花了半个世纪去痴迷电动。

下图是1972年宝马品牌首次“触电”的宝马02系列电动产品。12组12V电压平台的瓦尔塔铅蓄电池被引入车内,动力单元改为博世32 KW直流电动机,这个动力组合足以让宝马1602 ELECTRIC电动车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引导工作——实际上它也这么做了,且顺利完成。

1981年开始,宝马开启了引入新型电池的项目,并在1987年将一台E30世代的3系(也即是二代3系)改造成325IX电动车。

改变游戏规则的是宝马技术公司(BMWTECHNIK GMBH),这个1985年成立的神秘部门研发了数不尽的开脑洞设计,比如专为电驱系统打造的Z11(E1)纯电动车、铝合金车身的的Z13、越野敞篷设计的Z18、开轮设计的Z21、采用碳纤维车身的Z22等等。

内燃机技术比动力电池技术成熟很多,一大大马力2.0T-3.0T汽油机可以降低到200KG以内,但动力电池很难做到如此。把动力电池放到哪里呢?

1、放到传统发动机舱或者尾厢?不行,那是溃缩区,安全上不允许。

3、放在车底,且挖空前后排乘员的脚步置放处?可以,但不规则的电池很难布局,这种方案的目前仍有车企在探索。

4、放在传统变速箱的位置(鞍座)?可以,后来的宝马I8就是这样子做的。

E1选择了方案2,差不多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看,会发现宝马选择了一种成功率最高的明智方案。

第一阶段的MINI E电动车是基于标准版MINI HATCH打造的,代号为R56的21世纪MINI HATCH二代硬顶版。2008年秋天在洛杉矶车展首发之后,MINI E一共造了600台,投放在主流汽车市场供测试。

ACTIVE E整车最重的动力电池被分散成三块,分别安装在传统发动机舱内的前轴后方、传动轴与排气管用到的鞍座位置、座椅臀点往后。

在新能源领域探索40余载之后,宝马将两款量产四轮车献给了大家,而这两款车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依然有着概念车的前瞻视角,这是笔者给出的理由:

1、史无前例地从材料、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养护、回收、循环的汽车全生命周期做到了“环保”。

3、史无前例地将小型车(I3)的IIHS碰撞成绩提升到全GOOD的高度,利用巨大的前后溃缩区进行吸能的传统方式不再是唯一可行方案。当然,成本很高。

这不是一桩生意,因为这个项目注定是亏本的,因此被很多不懂新能源车的人看作是傻(类似大众专门建了玻璃工厂造辉腾),被懂新能源但不懂品牌运营的人理解为“行为艺术”。

懂行的人都能理解,这是宝马领衔演绎一次汽车制造革命,宝马为此耗费了40多年和30亿欧元(约合240亿人民币)研发成本,换来的是被最终证实可行的CFRP碳纤维强化复合塑料材质车身、LIFE-MODULE(驾乘座舱模块)+ DRIVE-MODULE(驱动模块)、快充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材质循环技术、REEV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I3)等等。

因为从0到1的设计,宝马可以让I3的中控鞍座直接消失,油改电是做不到的;可以让承托了沉重锂离子电池组的I3,整备质量只有1195KG;可以保证在没有B柱的情况下也有足够的强度,还能安装劳斯莱斯那样的“自杀式车门”(SUICIDE DOOR);还能实现前后轴载荷50:50的完美配重,让车子开起来依然很有宝马风味;可以让百公里耗电量降低至12.7KWH,利用夜间波谷电价充电的话,每公里出行成本最低4.5分钱。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对采取正向研发思路的宝马I品牌电动车有了更多敬意呢?

这个研发了半个世纪电驱动系统技术的百年车企,就是某些小自媒体口中那个“不思进取的、不懂创新的、老态龙钟的车企”。辩证思考吧,各位青年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